一、病逝白宮的總統
在美國已故37位總統中,有八位總統死於任內,其中四位因病逝世。同樣病逝白宮,威廉·哈裏森卻成為美國任職時間最短的總統,而富蘭克林·羅斯福則成為美國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統。
美國有八位總統死於任內,其中有四位是因病死亡的。
威廉·哈裏森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病逝白宮的總統。威廉·哈裏森1773年2月9日出生於弗吉尼亞查爾斯城,他的父親老哈裏森不僅擔任過弗吉尼亞州州長,還是《獨立宣言》的簽署人,地位顯貴,家庭富有,為威廉·哈裏森的成長提供了難得的好條件。1791年,老哈裏森去世,威廉·哈裏森放棄醫學研究,參加了美國軍隊,授少尉軍銜。象傑克遜一樣,他的成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作為一個與印第安人打仗的戰士的榮譽和在1812年戰爭中作為少將所取得的圓滿成功。在1840年大選中,威廉·哈裏森以絕對優勢(民眾選票1274624張對1127781張,選舉團票234張對60張)擊敗當任總統範布倫,當選美國第九任總統。1841年3月4日,剛滿69歲的哈裏森在白宮南草坪宣誓就職總統。這天天氣異常寒冷,並且狂風大作,凍得人們直發抖。哈裏森光著頭、沒戴手套、沒穿大衣,堅持親自念完長長的就職演說稿。遺憾的是,哈裏森還沒有來得及實施他的執政綱領,就因在就職典禮上外感風寒而臥病不起,病情很快轉化成肺炎,僅僅31天即病亡,不僅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病逝白宮的總統,也成為美國曆史上任職時間最短的總統。
紮卡裏·泰勒是美國曆史上第二位病逝白宮的總統。1784年11月24日,紮卡裏·泰勒出生於弗吉尼亞奧朗縣,父親裏查德·泰勒是位上校,擁有幾千英畝的土地。1808年,紮卡裏·泰勒到美國部隊服役。由於他的後來成為國務卿的親戚詹姆斯·麥迪遜的影響,他在美軍中得到中尉的委任狀;1810年晉升為上尉。泰勒在部隊幹了40年,與印第安人打仗,當前線的指揮,在墨西哥戰爭中贏得榮譽;在尤比納維斯塔,他的部隊戰勝了4倍於己的敵軍。同威廉·哈裏森一樣,他被輝格黨選為總統候選人,僅僅因為他是一個戰鬥英雄。1848年,他以微弱優勢戰勝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劉易斯·卡斯,當選美國第十二任總統。1850年7月4日,在華盛頓紀念館的奠基儀式上,65歲的泰勒在火熱的太陽下呆了幾個小時而熱過了頭。回到白宮後,他感到又熱又饑又渴,便不管三七二十一,見著冰涼的東西就狂吞暴飲。據說他先吃了一大盤冰鎮櫻桃,接著又喝了一壺冰鎮牛奶。當天晚上,他就肚子脹痛,繼而不停地腹瀉嘔吐,高燒不退;更為嚴重的是,他的精神狀況漸漸低沉。醫生們用盡了所有辦法,泰勒的病情毫無好轉。7月9日晚上10點35分,泰勒在白宮的病榻上走到了人生的盡頭,享年65歲。
沃倫·哈定是美國曆史上第三位病逝於任內的總統。1920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大會出現僵局,伍德將軍和洛登州長經過反複投票,雙方都各欠兩百多張選票而無法達到規定的票數。在夫人弗洛倫斯和朋友多爾蒂的精心運作下,哈定作為“黑馬”獲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並意外地以壓倒優勢戰勝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柯克斯,當選美國第二十九任總統。
哈定本身並不具備當總統的素質,他也因此未曾想過要當總統。他能走上美國權力頂峰,除了他的運氣、談吐和瀟灑的形象,更主要靠他夫人弗洛倫斯和朋友多爾蒂的精心運作。哈定25歲時,與30歲的離婚女子弗洛倫斯·克林·德沃爾夫結婚,她是馬裏恩一位富翁的女兒,由於她性格倔強、相貌醜陋、舉止怪異,被前夫所拋棄,父親也與她斷絕了關係。但她善於運作、雄心勃勃,發誓要將哈定送進白宮,並最終得以實現。正因為如此,哈定雖然一步步走向成功,並最終當選總統,卻始終無法擺脫夫人弗洛倫斯的嚴密監視和控製。為尋求心理平衡,哈定不僅與有夫之婦卡裏·富爾頓·菲利普斯長期保持曖昧關係,同時還與一位比他小30歲的姑娘南·布裏頓發生了婚外戀,並與她生了一個女兒。不惟如此,哈定大量任用親朋好友,搞小圈子,被戲稱為“俄亥俄幫”。哈定沉迷於吃喝玩樂,大部分決策都在吃喝玩樂中與密友商量後作出,哈定的內閣也因此被稱為“廚房內閣”、“撲克內閣”。由於上述原因,哈定政府醜聞迭出、腐敗橫行、政局混亂,社會處在一個不安定的狀態之中。
1923年6月20日,哈定決定做一次橫跨全國的“諒解旅行”,接見普通百姓,解釋他的政策。他在阿拉斯加過得很快活,但在往南的歸途上,於7月27日在西雅圖病倒。軍醫局開始診斷為蟹肉引起的消化不良,後來又懷疑是心髒病。中途稍有好轉,接著,肺炎又發作了;哈定的病情緩解不到幾天,於8月2日晚上7點35分,在床上聽夫人閱讀時突然死亡。醫生們認為他得了腦血栓,要求對總統屍體進行解剖,但哈定夫人弗洛倫斯堅決拒絕。由於哈定死亡的詳細情節一直是個迷,所以,後來許多人猜測他是被弗洛倫斯毒死的,弗洛倫斯一方麵恨他與其他女人鬼混,自從當上總統後自己就難以控製;另一方麵,是防止他將來出庭對他的朋友所犯下的罪行提供證據,因為在哈定死前,已有眾多朋友畏罪自殺。
富蘭克林·羅斯福是美國曆史上第四位病逝於任內的總統。1932年,羅斯福以絕對優勢(民眾選票22809638張對15758901張,選舉團票472張對59張)戰勝當任總統胡佛,當選美國第三十二任總統。接著,他又以高票連任總統。在富蘭克林·羅斯福兩屆即將期滿的1840年,美國迎來了新一屆大選。根據美國的政治製度和政治傳統,一人隻能連任兩屆總統,羅斯福本人也沒有繼續連任總統的強烈願望。但當時,歐洲戰場如火如荼,美國隨時可能卷入戰爭。鑒於羅斯福在兩任期間作出的突出政績,也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民主黨仍一致提名羅斯福為本黨總統候選人。民主黨的想法得到了全國大多數人的認可,以致於羅斯福輕鬆擊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威爾基,破天荒連任三屆總統。接著,他又在1844年當選,成為美國曆史上唯一一位連任四屆總統的人。
富蘭克林·羅斯福曾得小兒麻痹症,雖經精心治療,雙腿仍然殘疾。後來,由於連任總統,一直沒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使本來就不強健的身體進一步走向衰弱。1945年2月,羅斯福前往蘇聯西南部的雅爾塔與斯大林、丘吉爾商談組建聯合國事宜,並達成協議。從雅爾塔回來後,他便深感力不從心,其疲勞和衰老程度遠遠超過63歲的實際年齡。1945年4月12日,由於日程安排太緊,他不得不占用長期堅持的午睡的時間,讓畫家肖馬托夫人繼續給他畫像。突然間,羅斯福驚叫“頭疼得厲害!”,便“咚”的一聲跌落在地板上。幾個小時以後,羅斯福死於腦溢血。他的死,主要是積勞而致。雖然享年隻有63歲,卻成為美國曆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統。
二、險遭彈劾的總統
為防止總統濫用權力,美國憲法設計了彈劾製度。它是美國立憲政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美國社會崇尚法治的重要體現。它使“權力製衡”、“法律至上”的理念、原則和精神深入人心。
為防止總統濫用權力,美國憲法設計了彈劾製度,由代表人民的眾議院彈劾總統。美國憲法第二條第四款規定:“總統、副總統和合眾國的所有文職官員,因叛國、賄賂或其他重罪與輕罪而受彈劾並被定罪時,應予免職”。但同時,為了防止眾議院因正常的政見分歧彈劾罷免總統,美國憲法又規定了比普通立法程序複雜得多的彈劾程序:眾議院提出彈劾,參議院審判,並需經參議院2/3多數票通過才能定罪。總統彈劾製度不僅是美國立憲政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美國社會崇尚法治的重要體現。這種製度設計使“權力製衡”、“法律至上”、“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原則和精神深入人心。
在美國已故37位總統中,有3位總統險遭彈劾。
第一位險遭彈劾的是第十任總統約翰·泰勒。1790年3月29日,泰勒出生於弗吉尼亞州查爾斯城,父親不僅是一位農場主,也擔任過弗吉尼亞州州長。19歲時,泰勒在弗吉尼亞州議會選舉中獲勝,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此後一段時間,他在政壇青雲直上,35歲出任弗吉尼亞州州長,36歲當上美國參議員。1839年12月,49歲的泰勒再次被輝格黨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並順利當上副總統。連他自己都十分意外的是,一個月後,他竟因威廉·哈裏森的病逝而當上了總統。當上總統以後,他很快就明白了他是國家的老板。他警告國務卿韋斯伯特和他的同事們:“對受人支配我是決不答應的”。但輝格黨主席亨利·克萊和其他輝格黨領導人都充滿自信,認為他們會控製住泰勒,因為他們在參、眾兩院都占了大多數。無奈泰勒一次又一次地行使否決權,氣得除國務卿韋斯伯特以外,克萊內閣全部辭職。兩天後,輝格黨正式開除泰勒。在當選總統之前,泰勒曾背叛民主黨,這樣,他就成了無黨無派的總統。他對內閣成員的更換比任何一位總統都多。由於泰勒過多地行使否決權,特別是,他連續兩次否決為提高關稅所通過的議案,使輝格黨堅定地組織力量,推動眾議院對他進行彈劾。1843年1月,眾議院就彈劾泰勒總統問題進行了投票表決,結果眾議院卻以27票對83票否決了對總統的彈劾。
第二位險遭彈劾的是第十七任總統安德魯·約翰遜。1808年12月29日,安德魯·約翰遜出生於北卡羅萊州貧窮的地方羅利,父親貧窮且在約翰遜3歲時去世。他從裁縫一步步走上聯邦參議員的高位。南北戰爭拉開序幕以後,出身於南方的參、眾兩院的議員們出於對故鄉遭到北方聯邦軍隊進攻的反感,紛紛退出國會。作為南方出身的議員,約翰遜憑借果斷拒絕跟隨南方議員退出聯邦、堅決支持林肯廢奴政策的堅定立場,立即引起林肯總統的格外青睞,並依靠林肯於1865年3月如願以嚐地就任副總統。1865年4月,隻當了一個月副總統的約翰遜,在林肯遇刺身亡後繼任美國第十七任總統。
約翰遜就任總統後,一改過去堅決擁護北方的立場,堅定地與南方種植園奴隸主站在了一起,並實施了一係列重建南方的反動措施,從而遭到控製國會的北方共和黨激進派的強烈反對。他們發起了彈劾約翰遜的運動,1868年2月21日,眾議院羅列了11條罪名投票通過了對約翰遜的彈劾。接下來的關鍵問題是參議院能否表決通過。1868年5月16日,參議院進行了投票表決,結果35票讚同,19票反對,隻差1票就達到憲法規定的2/3多數票。約翰遜以1票之差沒有被定罪,並保住了自己的職務,但卻因此而聲名狼藉。
第三位險遭彈劾的總統是人們非常熟知的理查德·尼克鬆。他因“水門事件”受到質疑。1973年10月底,為避免醜聞中毀證事件的暴露,尼克鬆對包括司法部長理查森在內的部分官員實施了高壓手段,引起公眾的憤怒。眾議院擬定了彈劾計劃,和參議院的司法委員會一起積極收集證據。1974年7月27日,參議院審判委員會就尼克鬆總統阻攔對水門掩蓋事件公開判決而對他進行彈劾投票,結果27讚成,11反對。7月29日,這個委員會在批準指控總統濫用職權、違背了總統就職誓言的第二款彈劾時,投票表決以28比10的更大比例通過。7月30日,因為總統蔑視這個委員會的傳喚,又以21比17票批準了對他藐視國會的第三款彈劾。參議院審判委員會的調查和表決結果表明,對總統的所有支持都垮台了。共和黨在眾議院的領導人向總統報告說,現在眾議院已決定彈劾他,參議院也一定會以2/3多數票判決他有罪。為避免眾議院的正式彈劾和參議院的最終表決,1974年8月9日,尼克鬆宣布辭去總統職務。這樣,彈劾程序嘎然而止。尼克鬆雖然避免了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被彈劾下台的總統,卻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自動辭職的總統。
第四位險遭彈劾的總統是目前健在的前總統比爾·克林頓。他因做偽證,妨礙司法公正而被眾議院彈劾,但參議院最終否決了對克林頓的兩項彈劾指控。由於克林頓總統不在本書研究範圍之內,所以不再贅述。
三、任內遇刺的總統
行刺是發泄仇恨的極端表現方式。但在美國已故37位總統中,有高達21.6%的總統曾在任內遇刺,無論出於何種原因,都足以說明美國社會遠不象美國人標榜和想象的那樣自由、民主與和諧!
在美國已故37位總統中,共有8位總統任內遇刺,占已故37位總統的21.6%。其中4位遇刺身亡,4位幸免於難。值得指出的是,針對總統的暗殺事件都具有特別神秘的色彩,有些行刺事件至今未能徹底查清。
安德魯·傑克遜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在任內遇刺的總統。傑克遜平民出身,從一名邊區律師到將軍,最後入主白宮,是美國曆史上少有的“霸王”總統,由於他敢作敢為、作風強硬,在任上得罪了不少政界要人。1835年1月30日,傑克遜在華盛頓國會山的圓形大廳準備參加一個葬禮時,32歲的油漆匠理查德·勞倫斯走到距離傑克遜約13英尺的地方,用單發大口徑短筒手槍朝他開槍射擊。盡管發火帽正常地爆炸了,但火藥沒有點燃。傑克遜猛地衝向前,用手杖擊打刺客。勞倫斯接著用第二把手槍朝他射擊,但仍然沒有打響。勞倫斯因精神錯亂被判決無罪,但被囚禁在一所精神病院中,直到1861年死去。行刺事件發生後,安全部門很快對勞倫斯的手槍進行了檢查,發現裏麵不僅裝有子彈,而且完全能夠正常使用。這樣兩把手槍接連沒有打響的可能性在12.5萬次中隻有一次。
亞伯拉罕·林肯是美國曆史上第二位在任內遇刺的總統。林肯由於領導北方取得了南北戰爭的勝利,廢除了奴隸製度,因而遭到南方種植園奴隸主的仇恨和反對。1865年4月14日,剛剛連任總統的林肯攜妻子兒女出席在華盛頓福特大戲院舉行的慶祝南北戰爭勝利晚會時,同情南部聯邦、仇恨林肯的演員威爾克斯·布恩穿過戲院狹窄小道,從包廂後麵向林肯射擊,恰好林肯將守衛在包廂門口的警衛叫進包廂一同觀看演出,布恩在毫無障礙的情況下,輕鬆擊中林肯頭部。醫生進行了緊急搶救,但死神已經降臨,4月15日清晨,林肯在教會醫院搶救室裏永遠地離去了!他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遇刺身亡的總統。布恩倉皇逃竄,但很快被抓獲處死,同謀的三男一女被一並處決。
詹姆斯·加菲爾德是美國曆史上第三位在任內遇刺的總統。1880年6月,共和黨在芝加哥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上,黨內分成了十分對立的“忠誠派”和“混血派”。由於派別鬥爭,新一屆總統候選人提名陷入僵局。在前33倫投票中,兩派互不相讓,候選人始終無法產生。為打破僵局,兩派都將選票投給加菲爾德,使加菲爾德得以作為黑馬當選美國第二十任總統。就任總統後,加菲爾德為了還他欠“混血派”的政治賬,任命“混血派”代表人物布萊恩為國務卿,並更換了從政治上看十分重要的紐約港稅務官。這一行動激起了“忠誠派”的強烈憤恨和不滿,但誰都沒有預料到即將到來的悲慘結局。1881年7月2日早晨,加菲爾德和布萊恩走進巴爾的摩市的波多馬克火車站,總統要從那兒乘火車去威廉斯學院參加同學會,一位因沒有得到所追求的官職而對政府不滿的人查爾斯·吉托向總統開了兩槍,一槍打中胳膊,一槍打中脊背。吉托高聲喊叫道:“我是一個忠誠派!阿瑟現在是總統了!”1由於無法確定子彈的位子,更無法取出子彈(X光透視在此之後14年才被發明),加菲爾德於同年9月19日不治身亡,就任總統僅183天,享年49歲。經審訊,吉托行刺並不是“忠誠派”陰謀活動的一部分,1882年6月30日,吉托被絞死。
威廉·麥金利是美國曆史上第四位在任內遇刺的總統。麥金利是個善良的人,他愛所有的人,也希望所有的人都愛他。他雖然對外實行擴張主義,把美國推向了美西戰爭,並走上海外擴張的道路,但嚴格地說,他在國內沒有真正的敵人。1901年9月6日,麥金利在紐約布法羅舉行的泛美博覽會上發表預言美國日益強大的重要講話,講完之後,他站在博覽會音樂廳向對他表示良好祝願的人群揮手致意。突然,一個右手裹著手帕的人向他靠近,在麥金利向他伸出手時,這個人用藏在手帕下的手槍向他連開了兩槍。當受傷的麥金利被扶到一把椅子上時,他喘著氣對秘書說:不要傷害刺殺他的那個人!8天後,麥金萊總統不治而亡。 刺殺麥金利的人叫利昂·F·佐爾戈斯茲,他是一個患精神病的無政府主義者,他在解釋向總統開槍的原因時說,他僅僅想殺死一個“統治者”。同年12月,他被電刑處死。
富蘭克林·羅斯福是美國曆史上第五位在任內遇刺的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作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他的品質和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但在他正式就任總統之前的1933年2月15日,當他在邁阿密發表演說時,凶手讚加拉向羅斯福連發5槍,幸而均未擊中,羅斯福有驚無險。
哈裏·杜魯門是美國曆史上第六位在任內遇刺的總統。杜魯門在繼任總統以後,將世界推向了兩極對抗的冷戰時代,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兩大陣容的鬥爭十分尖銳。1950年11月1日,兩個波多黎各人衝進杜魯門總統當時居住的布萊爾飯店行刺,一名刺客被警衛當場擊斃,另一名被當場被抓,總統安然無恙。
約翰·肯尼迪是美國曆史上第七位在任內遇刺的總統。肯尼迪是在家族推動下登上總統寶座的典型代表。1963年11月,肯尼迪到得克薩斯作巡回演講。11月22日中午,他要在達拉斯發表午餐講話。當總統車隊通過達拉斯市區時,一位刺殺者用步槍擊中了肯尼迪的頭和脖子,幾分中後,肯尼迪氣斷身亡。與肯尼迪同坐一車的得克薩斯州州長也受重傷。精神錯亂、相信共產主義、曾放棄美國國籍在蘇聯生活的前美國人奧斯瓦爾德因在達拉斯打死一名警察、企圖逃避逮捕而被當成暗殺嫌疑人抓獲審訊。但兩天後,奧斯瓦爾德被槍殺。繼任總統林登·約翰遜組織了一個直屬總統的特別調查委員會,對肯尼迪遇刺事件進行了曠日持久的調查,但直到今天,誰是謀殺凶手、謀殺的原因和細節是什麼,都沒有令人信服的解釋。人們眾說紛紜,但肯尼迪之死已成為曆史之謎。
第三十八任總統福特曾在1975年9月5日和22日,在加州的薩克拉門托和舊金山先後被兩名婦女用槍行刺(均未遂),由於福特總統尚健在,不在本書研究範圍之內,故不贅述。
羅納德·裏根是美國曆史上第八位在任內遇刺的已故總統。裏根家境貧困,從電影演員、戰士、工會主席、州長,一步步走上總統寶座,憑借任內在經濟和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他不僅獲得了個人成長的巨大成功,也在美國乃至世界享有崇高的聲譽,是美國人民公認的比較偉大的總統之一。1981年3月30日,裏根在華盛頓希爾頓飯店召開的勞工集會上發表演講。走出飯店時,他笑容滿麵,舉起左手向大門口擁擠的人群頻頻揮手。當他正要應酬記者時,早已隱藏在距離總統轎車3米遠的一個身穿西裝、外裹棕色雨衣的青年亮出了20毫米口徑手槍。槍聲響起,裏根胸部中彈,隨即被保鏢推進轎車,並緊急送往醫院。經查,子彈從裏根左胸第7根肋骨射入左肺3英寸,子彈仍留在左肺下部。射入部位離心髒隻差一英寸。經醫生精心治療,70高齡的裏根迅速恢複了健康,12天後重返白宮。凶手約翰·欣克利在連發6槍之後,當場就擒。欣克利在接受審判時,被醫生診斷患有精神分裂症,後被免罪送入精神病院,半年後出院。據說,欣克利多次向好萊塢影星喬迪·福斯特求愛未果,便模仿一部美國電影台詞“如果你不愛我,我就去行刺總統”的做法,真的去行刺總統,以證明自己對福斯特狂熱的愛情。但美國當局一直懷疑有背後組織策劃,並先後逮捕了上千名嫌疑人,卻始終未能找到任何有效線索。
行刺是發泄仇恨的極端表現方式,凡行刺者,都以犧牲自己的生命為前提。但在美國已故37位總統中,有高達21.6%的總統曾在任內遇刺,無論出於何種原因,都足以說明,美國社會遠不象美國人標榜和想象的那樣自由、民主與和諧!
美國已故37位總統簡曆
喬治·華盛頓
美國第一任總統(1789年4月30日—1797年3月3日)
1732年2月22日,出生於弗吉尼亞州威斯特摩蘭縣的韋克菲爾德。
1747年,任助理測量員。
1749年,任庫爾佩珀縣官方測量員。
1753年,在弗吉尼亞軍隊宣誓就任少校。
1754年,在弗吉尼亞軍隊升任上校。
1759年,與瑪莎·丹德裏奇·卡斯蒂斯結婚。
1759年—1774年,任弗吉尼亞州下議院議員。
1774年—1775年,作為弗吉尼亞代表團成員出席第一屆、第二屆大陸會議。
1775年—1783年,任大陸軍總司令
1783年12月,主動解甲歸田。
1787年,當選為製憲會議代表。
1789年4月—1797年3月,任美國第一任總統。
1798年4月,任美國軍隊總司令,被授予中將軍銜。
1799年12月14日,在弗吉尼亞州弗農山莊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