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變革者亮劍——2008美國大選黨內初選風雲錄(3)(1 / 2)

此舉本意在於通過覆蓋全民的醫療保險,發揮人多力量大的作用,在與醫療界討論服務價格時能獲得更多優勢,同時確保全民的醫療福祉增加。但在企業主看來,盡管雇員和家人的醫療費用負擔不斷加重讓他們疲於應付,但自己公司的醫療保險計劃是吸引新員工和留住資深員工的手段,如果政府進行強製規定,公司的競爭力會減弱。對醫療界和保險公司而言,這樣的計劃將會威脅到自己的收益和市場,自然不能同意。

圍繞這項改革,希拉裏和反對派針鋒相對,好不熱鬧。美國自由派、左派對此感到歡欣鼓舞,再加上當時國會由民主黨控製,看上去該計劃馬上就能獲得通過,成為法律。然而保守派、自由至上派和商業醫保產業絕非等閑之輩,它們很快聯手發動反攻,批評該計劃如若得到實施,將出現一個龐大的新官僚機構,屆時病人看病的渠道將受到很大限製,甚至沒有任何選擇餘地。民主黨內也有人跳出來從左的方麵唱反調,批評該計劃對窮人照顧不夠,不如加拿大式的完全由政府埋單的醫保“過癮”。結果可想而知,克林頓的改革計劃胎死腹中,希拉裏遭遇政治生涯的重大挫折。希拉裏重提“美國人醫療選擇計劃”

最後徹底擊敗希拉裏的,是一則在美國政治廣告史上十分著名的“哈裏與露易絲”廣告:象征中產階級的哈裏與露易絲夫婦小心翼翼地翻著代表克林頓政府全民醫保法案的一大袋文件,並抱怨缺乏選擇權和似乎沒完沒了的繁雜手續。這則廣告瞬間激發起中產階級的憂慮。他們懼怕新的醫保體係將創建一個巨大的官僚機構,由政府來包辦一切;原先自由市場中的選擇自由將被剝奪,無論你富有或貧窮,都將接受一樣的醫療待遇,而這種缺乏競爭的醫療體係的服務將會是官僚的、惡質的、拖遝的……

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來。曾遭受廣告打擊的希拉裏,用一則深情款款的廣告向選民訴說她的醫改理念。

除了全民醫保口號外,希拉裏在廣告中向美國人展示了兩大要素:第一,她不是僅僅為了競選總統才提出全民醫保的,而是已經為這個偉大的目標奮鬥了15年;第二,她引用著名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的話來支持自己的觀點,贏取關注度。

2月4日,保羅·克魯格曼在《紐約時報》撰寫題為《希拉裏、奧巴馬、保險》的評論文章,明確表態支持希拉裏·克林頓。他在文章結尾寫道,如果希拉裏扛起民主黨的大旗,美國人有或大或小的機會得到全民醫保;如果奧巴馬贏了,什麼都不會發生。克魯格曼還說,希拉裏和奧巴馬的醫保改革計劃的區別在於,一個要建立全民醫保體係,另一個則相去甚遠。希拉裏廣告中所引用的,就是這句話。

作為唯一提出全民醫保計劃的總統候選人,希拉裏的改革計劃可以用“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八個字來描述。

對於這項紛繁複雜的改革計劃,希拉裏在其競選網站有簡明扼要的介紹。她的計劃是在給消費者更多選擇的同時,降低醫療成本。對於四千七百多萬壓根兒沒有醫療保險的人,可以在眾多款項中選擇適合自己的、買得起的一款;而已經擁有保險的人,可以不做任何改變,繼續享用原有的保險。

希拉裏的改革計劃全稱為“美國人醫療選擇計劃”。她的醫療保險改革計劃是讓老百姓買得起、買得到、跑不掉。所謂買得起,就是給工作家庭減稅,以此確保他們購買醫療保險的支出占總收入的一定比例,從而避免因為付保險費導致一貧如洗的情況;買得到是避免歧視,保險公司不能拒絕消費者投保;跑不掉,就是指無論是換工作還是失業,醫保都可以“隨身攜帶”,不會丟掉。

她的競選網站高度頌揚希拉裏進行醫保改革的決心:“在改善醫療保險方麵,沒有人比希拉裏更努力、更持久地工作,她有能力和經驗來確保美國的男女老少都擁有高質量的、價格便宜的醫療保險。”

希拉裏特意強調,如果美國人對他們目前的醫療保險感到滿意,就無須進行變動。這樣的計劃保證了民眾的選擇自由。希拉裏也承諾不會為此設立新的政府機構,也部分打消了民眾對官僚政治的擔心。希拉裏這次的方案獲得了很多積極回應,就連保險業界與共和黨人士都沒有大加撻伐,還表示可以進一步討論。可見希拉裏的政治技巧,的確成熟了不少。希拉裏奧巴馬對決醫療保險改革

2月19日,奧巴馬在“超級星期二”初選中繼續“攻城拔寨”,以“十連勝”的驕人戰績重挫對手希拉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