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奧巴馬的曆史性勝利,黑人心理複雜,既滿懷希望,又心存擔憂。61歲的布蘭達·巴特勒久居紐約布魯克林區,經營一家商店,他說:“現在,我們終於看到了黑人總統候選人,他代表我們黑人,但是,他也代表每一個美國人。”
蓋洛普的民調顯示,75%的黑人認為一旦奧巴馬成為總統,可以理順種族關係,這比起當年有誌競選總統的國務卿科林·鮑威爾強出許多。當時,隻有40%的黑人對鮑威爾寄予改善族群關係的期盼。
不過,黑人更擔心奧巴馬的安全,一半的黑人認為威脅他個人生命安全的是他的膚色,另有25%的白人認為膚色讓奧巴馬的競選征途充滿坎坷。
奧巴馬的支持來自黑人,可大選征途的風險恐怕也在於此。亞特蘭大斯伯爾曼學院的曆史學教授威廉·科比認為,奧巴馬獲得提名在讓黑人選民滿意的同時,也讓他們開始擔心黑人群體一旦有事端發生,可能阻礙奧巴馬通往白宮的道路。科比說:“美國黑人現在可謂如履薄冰,必須非常謹慎。奧巴馬的這個機會非常脆弱,黑人選民不能有任何閃失,也不能製造任何事端,因為這可能摧毀他成為總統的機會。”
少數人的擔憂並沒有影響媒體的樂觀。奧巴馬擊敗希拉裏給美國政壇和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衝擊。《紐約時報》以“詩史般的戰役”來描述奧巴馬和希拉裏的初選之爭,更有評論認為奧巴馬成功地打破了美國社會依然存在的“種族的障礙”。奧巴馬在勝選當晚發表感言時說:“今晚,我們慶祝一個曆史進程的結束,和另一個將給美國帶來新的和更美好日子的進程的開始。因為你們,今晚我可以站在這裏宣布,我將成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對手出爐,等候多時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也興奮起來,他表示,將邀請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和他進行十場市政廳式非正式辯論,兩人將就美國民眾關心的各項議題闡述自己的觀點並辯論。雙方的競選班子也開始討論這一計劃。兩大陣營的競選經理當天晚些時候在電話中討論了麥凱恩的邀請,奧巴馬陣營已經基本同意。
麵對麥凱恩的挑戰,奧巴馬毫無懼色,以攻為守。宣布獲勝後第二天,他馬不停蹄趕往弗吉尼亞。弗吉尼亞數十年來一直是共和黨的票倉,大選決戰從這裏開始。在這裏,奧巴馬擊敗本黨對手希拉裏,如今,又向共和黨發起攻擊,準備贏取勝利。
麵對擁擠的聽眾,奧巴馬脫下外套喊道:“這是我們的時刻,這是我們的時間,如果你投票給我,我將贏得弗吉尼亞,贏得大選,我們將改變曆史的進程。”
決戰時刻,除了內政外,外交問題也難以回避。對此,有著亞洲生活背景的奧巴馬更具國際視野,憑借他的口才應對自如。接受CNN采訪,被問及耶路撒冷地位問題時,他巧妙地說:“耶路撒冷的地位取決於談判的雙方。”
奧巴馬童年時代曾經在印尼生活。聽到他勝出的消息後,印尼人鑼鼓喧天地慶祝。48歲的卡西諾小學時和奧巴馬同桌,他說:“我從來沒想到他會成為如此偉大的人物。”
短暫的修整後,奧巴馬聯袂拜登,準備和麥凱恩決一雌雄。讓我們一起見證曆史吧 ——奧巴馬寫給本書作者 2008年5月30日,我整理文件時偶然翻出了幾張四年前訪美時拍的“老照片”——巴拉克·奧巴馬與我一起的合影。照片上他那一臉燦爛的笑容讓我立即想到了當時正春風得意的這位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於是心血來潮地翻找他的聯係方式——華盛頓參議員辦公室的傳真電話和電子郵件地址。
寫給奧巴馬的信件其實隻能算是簡單的問候:“是否還記得你見過的第一位中國記者?總統大選的經曆和前景怎樣?希望能保重身體”。
我沒指望奧巴馬會回信,因為點開奧巴馬的競選官網,我看到過諸如“恕太忙,奧巴馬無法一一回電郵”、 “奧巴馬不可能為每位支持者和關心的人提供親筆簽名或照片”雲雲。這也不難理解,畢竟這不是四年前——那時候的奧巴馬連參議員也不是。
6月1日,我先收到了奧巴馬競選副經理史蒂夫·希爾登布蘭德的回信。這封回信講了奧巴馬以最新選情,以及必勝的自信,很是官套。這在我預料之中,現在每天寫給奧巴馬的信成千上萬,他的助手能隨手回個官式的電郵就算很不錯了。
6月3日,也就是奧巴馬宣布勝出成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當天,我先收到了奧巴馬競選經理戴維·普盧夫的回信,緊隨其後就是奧巴馬本人的回信了。奧巴馬在信中感謝朋友的關心與支持,驕傲地邀請我與他“繼續見證曆史”!
下麵是奧巴馬給本書作者的回信。
親愛的王衝:
我很高興即將站在聖保羅的講台上,宣布我們贏得了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提名。這是一個漫長的旅程,我們都應該駐足感謝希拉裏·克林頓,她在此次競選中也創造了曆史。由於她的參選,我們的黨和我們的國家都變得更加美好。我想讓你更了解我們之前麵臨的情況。今晚稍早,約翰·麥凱恩展示了與我們完全不同的美國前景藍圖——那就是他將繼續喬治W·布什的災難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