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荒村黑夜中的暗影
丹青子手捧《妙法蓮華經》呆立半響,緩緩道:“駿風,這部經卷的分量可不輕啊!”說完這話的同時,丹青子雙眼鎖住王駿風,意在詢問這麼厚重的一部經典,真的就能夠讓人快速提升武學修為麼。
王駿風點了點頭道:“這部《妙法蓮華經》又稱《法華經》,是我們佛門諸多經典的最上代表。曆代祖師讚歎這部經典為純圓獨妙,眾經之王。但是真正能夠受持這部經典很難,因為它深固幽遠,無人能到。”
丹青子聽完若有所思,隨即又表示不太理解。道家經典講究無為,所謂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至於無為。達到無為的境界之後,便能大有所為,也就是無為方能無不為。可是眼下這部《法華經》居然有這麼多章句,別說真正受持,就是讀誦都很困難,這似乎和道家的大道至簡相違背。
王駿風通過丹青子的表情,就猜到了丹青子心中所想,也隻好歎口氣道:“一切皆有因緣,因緣未到,多說無益!”
《法華經》實乃佛陀一代時教的總綱要,它開顯了人人都能成佛的道理。在《法華經》中,佛講述了它的出世因緣,佛說如來之所以來到三界六道之中,就是為了一樁大事因緣,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所謂的知見就是對宇宙、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宇宙觀。眾生不同,知見不同,貓有貓的知見,狗有狗的知見,人有人的知見。諸佛如來在五濁惡世八相成道、示現成佛的本意就是要讓眾生能夠證悟佛的知見。法界之中唯有佛的知見清淨汙染、究竟真實。
但是眾生想要成佛談何容易,有的眾生修聲聞緣覺法,最後成為阿羅漢和辟支佛,有的眾生修大乘菩薩道,最後破無明證法身。還有一類眾生隻做惡事,不曾做一件善事,這類眾生被稱為一闡提。很多修行人認為一闡提不能成佛,但是佛在《法華經》中講,一切眾生都能成佛,佛在****上為一切眾生授記。
因此這部經也被稱為開權顯實,彙三歸一,五乘齊入。這其中的甚深道理王駿風也不能完全掌握。開權顯實,指的是佛在法華大會上拋棄過去所講的方便法,而直接講出真實究竟了意之無上妙法。彙三歸一指的是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所謂的二乘教法與三乘教法都是方便法,最後通通歸入一佛乘。五乘齊入指的是人天乘、聲聞緣覺乘、菩薩乘全部攝入一佛乘。
在這部經典的指引下,力門祖師開宗立派,大興法脈,名震十方。如今王駿風就是依靠《法華經》的甚深義理指導,才能快速獲得今日的成就。這是三言兩語說不清楚的,二來王駿風在教下沒有大開圓解,在宗門也沒有大徹大悟,他沒有觀機逗教的能力來引導丹青子步入佛門正途。
丹青子似乎也看出了王駿風有口難言,便笑道:“好吧!駿風,這部佛門經典我先留著,等我有空的時候我再好好研究一番!”
王駿風和丹青子一路討論修道界中的事,走起路來也不覺得乏味,很快就走出了幾百裏的路。快到中午的時候,他們兩人來到了一處荒僻的村落。像這樣的村落實在是有很多,但是對於丹青子這樣的修道人來講,還是覺得很陌生的。
丹青子早年家庭富足,後因家道中落,被父母送到青龍道長的黃龍觀,自此一直追隨青龍道長,很少下山。他根本不曾想到在中華大地上還有這樣的村落。
王駿風就不一樣了,他自幼生活在農村,他們所住的村落現在發展得不錯,但是在二十年前他們的小村子也就和他們所看到的這個荒僻村子差不多。
村子裏的人見有生麵孔,趕忙圍上來紛紛問王駿風和丹青子從何來,怎麼會來到這裏。
在村民的介紹中,王駿風和丹青子對整個村子有了一定的了解。這個村子離最近的縣城起碼有幾百裏的路程,周圍都是高山,道路極其難行,不少年輕人都去城裏打工了,但凡能走出去的人幾乎沒有再回來的,隻留下老少在家,靠天生活。
王駿風和丹青子是這個村子的人,幾十年來第一次看到的外來的生麵孔,他們不知道這兩個人是如何找到這裏,為什麼來到這裏。但是從眾人的表情中,王駿風似乎看到這些老人家內心中似乎埋藏著什麼秘密。
有位年齡近八十歲高齡的老爺爺告訴王駿風和丹青子此地不宜久留,這裏天高皇帝遠,野狐黃仙橫行,人氣又不旺,留下來的這些老頭老太太是能活一天是一天,這些孩子們長大後都拚了命往外走,實在命不濟的,走不了的,沒辦法就得一輩子守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