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優秀士兵記(1 / 3)

連軍人大會宣布優秀士兵名單後,新戰士小胡哭著鼻子找到我,對自己沒能被評為優秀士兵“想不通”。原來,入伍前小胡的父母再三囑咐他在部隊要好好幹,爭取一年評為優秀士兵,兩年內入上黨,給家裏寄個喜報,也好為退伍後創造條件。小胡來到部隊後,以此為奮鬥目標。他訓練刻苦,是我們連有名的“全能炮手”。連隊讓他參加旅裏訓練尖子比武,小胡不負眾望,為團隊奪得了名次。過後,小胡心裏樂滋滋的,心想:自己的目標已經實現了一半,團裏有明文規定,在比武競賽中獲得名次的可優先考慮,評選優秀士兵肯定有希望。可這次連隊名單一公布……

弄清事情的原委後,我及時向連隊彙報了小胡的思想情況,並通過召開班務會的形式共同分析小胡不能被評為優秀士兵的原因。討論時,有的戰友說小胡雖軍事素質好,但工作作風較鬆懈,有的則說小胡不善於團結戰友,遇事喜歡張揚……小胡聽後,也默默地點了點頭。我看時機成熟了,便對小胡說:“軍事素質好,這僅僅是一個條件,還有政治思想、作風紀律、完成任務等多方麵的條件,團裏表彰你為訓練尖子,但絕對不是說你已經完全符合優秀士兵的條件。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身上還存在諸多不足……”之後,我給小胡的父母寫信反映了他的情況。

又過了些日子,小胡收到了父親的來信,信中說:家裏知道你沒被評為優秀士兵,也不會責怪你,以前家裏講的話存在片麵性,參軍入伍是盡義務,不是去撈榮譽和光環的,希望你在部隊好好幹,爭取更大的進步……

某部隊班長常磊講到,小胡頓感一塊石頭落了地,身上的進步“包袱”輕了,工作的勁頭更足了。

靈魂之寶

《荀子·榮辱》篇說:“先義而後利者榮。”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榮譽,它是勞動者汗水的結晶,是創造者成功的象征,是英雄戰士功勳的標誌。榮譽本身是可貴的。用席勒的話說:“比生命更重大的,就是榮譽。”因此,爭取榮譽、創造榮譽,是每一個正直而又有進取心的人的必然行動。盡管他的勞動目的並不僅是為了爭取榮譽,但當他做出了對人類有益的貢獻時,人們還是要以感激的心情給他以適當的榮譽。

榮譽,如一朵豔麗的光榮之花,佩戴於那些為國家為社會付出辛勤勞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們的胸前。中華民族是一個重視名譽的民族。“留胡節不辱”的蘇武,“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於謙等,他們聲譽與日月同輝。向往榮譽、追求榮譽,對個人來說是成長進步的動力,對社會而言是文明進步的標誌。惡辱好榮是人類的天性。軍人更視自己的榮譽如同生命。莎士比亞說:“凡是軍人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他們不願讓別人奪去了勝利的光榮。”誰都希望獲得榮譽。如文中所述,戰士小胡為了能評為優秀士兵刻苦訓練取得了優異成績。青年官兵爭強好勝,不甘落後,在軍營中有所作為,獲得榮譽這本來是無可非議的,但事業是第一位的,榮譽是第二位的,沒有事業成功,就沒有榮譽。

清人章學誠曾告誡他的兒子:“好名之害,與好利同。”那些崇名不崇實,挖空心思出名掛號,騙取一時名聲的人,留下的隻能是笑柄。宋襄公為了撈個“仁義”美名,率軍作戰,不是乘隙擊虛,卻要打“堂堂之陣”,結果遭到慘敗。西方的一位偉大的藝術家給“金月女神”阿耳忒彌斯建造一座富麗堂皇的廟,一個叫赫羅斯特拉特的人卻一把火燒掉了這座藝術殿堂。為什麼呢?據說,也是為了“出名”,而他出的不過是不擇手段的臭名。漢代應劭《風俗通·怪神》中寫有一事:“張遼以二千石之尊過鄉裏,薦祝祖考。白日衣繡,榮羨如此。”後來“白日衣繡”成了一句成語,意思是穿了標誌新身份的錦繡衣服在大白天出門,讓別人都看見,以此諷刺那些得到了功名富貴之後自以為了不起,向鄉裏誇耀的人。驕傲自大隻會使人忘乎所以,最終損害了自己的名譽。這種浮名惡名,不要也罷。人生在世,應知榮辱,這是毫無疑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