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小王從一入伍就讓我感到有些“另類”。一是他有些愛慕虛榮,穿衣服、買化妝品都要講究品牌;二是整日“哇塞”、“酷斃”、“帥呆”不離口,儼然一副“新新人類”的模樣,而一些戰士感到很新鮮便競相效仿他。為此,我結合全連實際,上了一堂“講優良傳統,做文明軍人”的教育課,要求大家勤儉節約,不要盲目消費;要說軍語,不要刻意模仿,丟了軍人本色,並含蓄地點了點小王。連續幾天,我發現小王有所收斂,高檔化妝品不抹了,新潮衣服不穿了,講話的口頭語也少了。可在一次檢查內務時,讓我大吃一驚,小王的床頭櫃裏藏有好多高檔化妝品,更讓我吃驚的是還有多好戰士的床頭櫃裏都有檔次不低的化妝品。他們放在臉盆裏的化妝品隻是擺在那裝裝樣子。我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氣不打一處來,抓住小王把他當“典型”狠批了一頓:“我講的話你當耳旁風,軍人的美是內在的氣質,不是表麵上的顯擺,我看你真的是帥得都發呆了,再擺酷,我就給你顏色看!”批得小王眼淚在眼裏直打轉,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接著我把全連的高檔化妝品全貼上標簽收起來,還有什麼“爽”、“帥呆了”、“酷斃”作為禁語公布出來。就在我認為自己做得很對,並為能成功糾正戰士認識上的“偏差”、言語上的“失當”自鳴得意時,戰士小王找到了我。他說:“指導員,我覺得你對我們有偏見!我們為什麼不能用點上檔次的化妝品?說點‘流行’的話?難道軍人就應該像有人說的那樣‘又黑又土’?我們買高檔化妝品,買一次可用幾個月,節約著用,並不浪費!”一聽這話,我好久沒說出話來!是啊,我們天天在講要更新觀念,與時俱進,為什麼在做工作的過程中又不知不覺回到習慣性思維定式的路子上?幾天後,我在全連開展了“傳統與時尚”的大討論,圍繞消費觀念、語言時尚等問題,讓大家暢所欲言,很快在官兵中形成了“消費要適度,講話明場合”的共識。
某裝甲團一連指導員田明宇說,此後,連裏製作了軍人道德規範對照檢查表,使官兵自覺用軍人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發動戰士編排的“軍營時裝秀”節目也在全團引起轟動,戰士們又重新煥發出“青春”的光彩。
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
軍隊的職能決定了軍人的裝束、言語必須著眼於部隊的特點、軍人身份的需要,而不能一味趨“星”追“熱”,盲目喜歡趕時髦。青年官兵,正處於一個充滿矛盾、急劇變化、獨立性與依賴性、自覺性與幼稚性並存、交替出現的階段,充滿著朦朧、幻想、天真、幼稚等特點。特別對90後士兵來說,超女、快男、泡吧、派對,以及讓人眼花繚亂的新潮服裝、高檔飾物,對他們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誘惑力。有的同誌愛趕個時髦,追個潮流,做個追星族、時尚的粉絲,張口新概念,閉口新詞彙,至於自己懂不懂、別人懂不懂都無所謂,隻要新奇就行,像文中的新兵小王不僅服裝新潮,滿嘴“爽”、“酷斃”、“帥呆了”,可謂是當前個別“新潮”戰士的縮影。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借審美時尚裝扮自己,是情理中的事,本無可厚非。然而,不是所有的審美時尚都符合特定個體的審美需要,也並非任何特定的審美時尚都適合每個人的個性美顯示。比如,旗袍是種雖吸取了西方服飾養料但仍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服裝,其審美價值自不待說,然而除非是體形高大、皮膚白皙的女性,否則會弄巧成拙。剃平頭的發型,給人以富於青春活力、幹練明快的美感,不過對於那些身材瘦削、臉型狹小的男性來講,選用這種發型則可能使其幹練簡潔的美感蕩然無存。事實證明,絕大部分審美時尚與個性美的充分顯示相距甚遠。
易天中在“閑話”中國人的服飾時寫道:“鱷魚、雷諾、吉尼亞、皮爾·卡丹等外國名牌在中國的暢銷,連外商也覺得驚詫……他們無法理解,一個中國人會用數月的工資去換一塊‘體麵’的包裝布。”易中天的這些話似乎是過於尖銳了些,但看看那些收入低少的國人們是如何地在為所謂的時尚消費,我們便不難體會到,這位學者是愛之深責之也切。
《華盛頓郵報》特約撰稿人莎拉·班·布瑞斯納曾說:“流行時尚是一種炫示……”由於追隨時尚具有審美上的盲目趨從性質,從根本的意義上講,它既不能充分體現個性美,也不可能給人帶來真正的美感。而一味追求時尚,帶來的消極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據一家權威機構調查,蘊含著消極落後成分的社會時尚對青年的負麵影響主要表現在:
一是造成一些青年價值認同失衡。一段時期“股瘋”、“全民經商”、“學府商潮”等時尚風行一時,“下海”、“炒股”、“發財”、“大款”、“老板”等詞語流行於世。一些青年被這種濃重、庸俗的世俗氣氛所包圍、所誘惑,把金錢和物質享受視為唯一實惠的價值追求,把金錢作為衡量是非的唯一標準和衡量一切事物價值的基礎,把“有用、有利、實惠、實用”作為自己的處世哲學,把“前途前途,有錢就圖”、“理想理想,有利就享”、“先富口袋,再富腦袋”等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有的青年把艱苦樸素、克勤克儉看作是“陳舊觀念”、“老皇曆”,把豪華奢侈、鋪張浪費看作是“時代潮流”。有的青年認為“生命的價值在於是否舒服和瀟灑”。熔鑄著中華民族精神和美德的傳統價值體係受到衝擊,一些青年的政治熱情和政治理想追求淡化,代之以濃厚拜金主義色彩的思想和行為追求,出現了價值認同的失衡和扭曲。二是造成一些青年人生信仰的傾斜。據調查,近年來,隨著神秘文化的傳播和對所謂神秘現象的揭示,青年中的無神論信仰者呈減少之勢。相反,由算命、測字、看相等神秘文化的流行帶來的對自身前途的宿命論在青年中有所滋長。三是造成一些青年人生追求的偏頗。近些年來,社會上出現的一股“拍賣皇帝”,變相宣揚皇權思想、貴族文化的時尚,對青年的正確價值追求起著較大消積引導作用。崇尚皇帝、皇族、皇權的風氣儼然成為一道社會景觀:影視業大拍皇帝戲,出版業大出皇帝書,服務娛樂業姓“皇”稱“帝”者猛增,“皇都大酒店”、“帝王美食城”、“皇冠歌舞廳”、“帝豪夜總會”等招牌充斥都市,廣告中“帝王氣派”、“王者風範”、“宮廷風味”不絕於耳。這種時尚景觀,有悖於曆史潮流和時代精神。其中蘊含的權力至上、金錢至上的陳腐思想,對青年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個別青年產生崇尚皇權、崇尚權力的思想,並在追逐帝王風範的自我陶醉中受到封建意識的侵蝕,陷入了人生目標追求中的誤區等等。這些現象帶來的種種不良影響,確實值得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