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交友記(1 / 2)

戰士小趙入伍前學的是計算機專業,是有名的“電腦通”,癡迷於網絡的他常以“瀟湘居士”、“小順子”等名字上網。來到部隊後,緊張的新兵連生活很快就結束了。連隊了解到小趙入伍前學的是計算機專業,電腦操作得還可以,於是把他安排到連部擔任通信員。誰知時間不長,癡迷網絡聊天的小趙,利用外出時間私自到地方網吧上網,並很快邂逅了名叫“伊水芙蓉”的網友,兩人沒交往多久,“小芙蓉”便嬌滴滴地向小趙提出了見麵要求。單純的小趙覺得,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名字背後,一定是個“美眉”。好奇心驅使他沒有細想,爽快地答應了“她”的請求。兩人約好“五一”放假時,在鄰縣一所中學接頭,以手捧一束鮮花為證。

小趙編了一個十分充分的理由,騙過了連隊去會網友。誰知小趙不但沒有見到心中的“芙蓉妹妹”,反而被幾個戴墨鏡,謊稱是“小芙蓉”的哥哥的青年騙到一間房子裏,搶去了身上僅有的三百多元錢……

回到連隊後,得知此事的我和連長把小趙叫到辦公室。連長氣兒不打一處來,對他說:“部隊有紀律規定,軍人不準到地方網吧交友,你知道嗎?等著受處理吧!”“知道,我……就是改不掉。”小趙懊悔不已……

在對小趙作了處理後。我主動靠上去做小趙的思想工作。“網絡是一個完全虛擬的世界,沉浸在虛擬世界中不能自拔是很可悲的!這樣吧,我的電腦水平不高,咱倆交個朋友,我幫你戒除網癮,你幫我學習電腦。”那段時間,在小趙的幫助下我的電腦水平提高了不少。後來我又讓小趙當起了連隊的電腦教員。由於連隊缺少電腦,為提高學習效益,小趙還用硬紙板製作了很多“鍵盤”。

某炮兵團指揮連指導員羅孝平說,就這樣,經過三個月的努力,連隊骨幹人人學會了電腦操作。我和連長還通過了國家等級考試……小趙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工作的勁頭更足了,早把“網友”拋到了九霄雲外!

結有德之朋

時下,一些報刊、電台組織的諸如“電波傳情”、“空中彩虹”、“熱線你我他”、“征友廣告”等活動較為頻繁,“網上交友”、“信息交友”也成了一些戰友公開、半公開的熱門話題。比如,文中所述戰士小趙在家時就愛好上網,到部隊後,雖三令五申不準到地方網吧上網,但仍抵擋不住“網吧”的誘惑。

我們現在的戰士大都十八九歲,離開父母來到部隊後,進入了新的“斷乳期”,普遍有一種尋求依靠、渴望交友的心理需求。再者,青年人精力充沛、情緒飽滿,一部分精力要尋找釋放的機會和場所。而交友正是這部分精力釋放的一種體現。所以有人說,青春期是交友的高峰期。交什麼樣的朋友,對青年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朋友說的話、出的主意,朋友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影響都是很大的。比如,文中所述的戰士小趙,利用上網的機會結交網友,結果上當受騙。

古人雲: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按照鄭玄的解釋,是“同師曰朋,同誌曰友”。即朋友也者,同師又同誌也。古人還稱朋友為“同心”。揚雄在《法言·學行》中說:“朋而不心,麵朋也;友而不心,麵友也。”亞裏士多德則幹脆把朋友稱作“另一個‘我’”,也是講的朋友要“同心”的意思。謝覺哉也說:“和好人交朋友,受到朋友的幫助,自己就隨著好了”,而“與壞人交朋友,受到朋友的侵蝕,自己就隨著壞了”。

由此,可以看出朋友的影響之大。克雷洛夫曾講過一個善擇良友、警惕“賊友”的寓言故事:一個冬天的早晨,一簇快要熄滅的火苗和小樹林攀談,火苗說:“跟我做個朋友吧,我可以給你帶來溫暖,可使樹林在冬天保持著夏季的蒼翠。”小樹林信以為真,與火苗交上了朋友,為火苗添上燃料。火苗變成熊熊大火,很快小樹林化為烏有。你說小樹林怪誰呢?這就是小樹林交友不慎帶來的滅頂之災!克雷洛夫講完了寓言故事之後說:“選擇朋友一定要謹慎!地道的自私,會戴上友誼的假麵具,卻又設好陷阱來坑你。”這話說得多麼深刻啊!因此,交友之道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善於擇友,要“結有德之朋,絕無義之友”。

明代學者蘇浚在《雞鳴偶記》中講:“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畏友也;緩急可共,生死相托,密友也;甘言如飴,遊戲征逐,昵友也;利則相攘,患則相傾,賊友也。”歐陽修說得好:“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高山流水遇知音”是一種交友的至境。錢鍾書談道:“真正的交情,看起來像素淡,自有超越生死的厚誼……所以,真正的友誼,是比精神或物質的援助更深微的關係。”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是“超過了一切古老傳說中最動人的友誼的故事”。李白視杜甫為親兄弟:“魯酒不可醉,齊歌空複情。思君如汶水,浩蕩寄南征。”杜甫稱李白“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度,攜手日月行”。這樣一些交友的典範,為後人所欽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