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某團警衛連任副連長時,新戰士小李的表現引起了我的注意。這個戰士話不多,幹起工作來卻沒得說,尤其是連隊的公差勤務,髒活累活都與戰友們搶著幹。年底連隊發展黨員的時候,小李落選了。這下,小李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工作幹勁,不管是在訓練場上還是在平時工作中,怎麼也打不起精神。一天晚飯後,我找來小李,與他促膝談心,了解到,小李剛入伍的時候,家人就交代,在部隊要少說話、多幹活,爭取早日入黨。家人的一席話成了小李入伍後最大的動力。可是這次發展黨員卻沒有他,他覺得一年的努力付之東流,為此一直悶悶不樂。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後,我跟小李講:“你這種迫切加入黨組織的願望是好的,但這種為虛榮為麵子而入黨的動機,有悖於黨的宗旨要求。加入黨組織,首先要具備入黨的條件,還要能經受住組織的考驗。”某部幹事於鵬飛說,從此以後,小李又恢複了往日的工作勁頭,訓練場上刻苦訓練,勇當先鋒;生活中積極幫助戰友,各項細小工作也都搶在先幹在前。在第二年發展黨員的民主評議推選中,他票數最多,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
常思入黨為什麼
革命軍人積極向黨組織靠攏,要求加入黨組織,是追求進步的表現,應當受到鼓勵。但對“入黨為什麼”,有的同誌卻並非完全清楚。像文中提到的戰士小李是“為了家人的交代”,“入了黨麵子上好看”,而一旦沒能入黨,就“悶悶不樂”,這些都是與黨的宗旨相去甚遠的。
入黨是為了什麼?入黨誓詞上說得明明白白:“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朱德同誌在1922年入黨時作出這樣的回答:“終生為黨服務。”當時,他抱著這個崇高目標,拒絕了四川軍閥楊森的邀請,放棄了月薪一千多塊大洋的旅長職務,曆盡千辛萬苦找到了黨。1927年8月1日,賀龍同周恩來、朱德、葉挺、劉伯承等一起,領導了舉世聞名的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起義失敗後,在艱苦轉戰的南征途中,經周恩來和周逸群介紹,賀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賀龍曾說過:“有的材料寫著我七十次找黨,算上曆次的要求,我也記不清楚了,沒有七十次,恐怕也有幾十次吧。”對於賀龍而言,加入共產黨是他曆經千辛萬苦,尋求革命真理的結果。自大革命以來,他反對軍閥,反對帝國主義列強,支持工農運動,在革命危急時刻率軍參加南昌起義,表現了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因而獲得了中國共產黨的了解和信任。周恩來在賀龍入黨宣誓儀式上說:“組織上對賀龍很了解,賀龍同誌由一個貧苦農民經過鬥爭,成為國民革命第二十軍軍長很不容易。多年來,賀龍同誌積極追求真理,是經過考驗的,是信得過的!”從此,他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黨。賀龍說:“我指揮的軍隊是黨的,我的腦袋也是黨的了,黨就是我的生命。”
戰爭年代,入黨意味著流血、犧牲。衝鋒時,跑在前麵的是黨員;撤退時,留在後麵的是黨員;在敵人麵前,頭可斷、血可流,黨的利益不能丟。和平時期,入黨就要多流汗、多吃苦,髒活累活幹在前,時時處處做模範,雷鋒、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牛玉儒是黨的形象的具體化身。讀書時,看到這樣一個故事,紅軍時期,有個剛參軍的青年問胡耀邦:“參加共產黨有什麼好處?”胡耀邦同誌思考之後鄭重地說:“讓我看,參加共產黨有九十九條都是‘壞處’: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要衝鋒在前,退卻在後;可能被殺頭,還會坐牢,危險的工作要搶著去幹;如果軍裝不夠穿,要讓給別人穿,飯少人多,要讓群眾先吃,自己餓肚子……要說好處,我看隻有一條,人民擁護你。”入黨,就意味著比別人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累,做更多的貢獻、犧牲,不能有半點謀取個人好處的想法。既然入黨不能給個人撈到半點好處,為什麼親朋好友以及戰士本人都希望早日加入黨組織呢?這是黨的性質和黨員的條件所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先鋒模範作用表明,加入了黨組織,就標誌著思想、政治上有了明顯進步,就會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