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霹靂火”記(1 / 3)

從軍校畢業後不久,我到新兵連擔任排長。怎麼才能帶好手下的三十幾名新兵呢?思前想後,我給自己想了一個“絕招”:靠“高壓”樹權威,用“發火”鎮住戰士。於是我每天都緊繃著臉,不苟言笑地訓兵、帶兵。起初,所有的新戰士不管幹什麼事情都小心翼翼,哪怕是上個廁所都瞅著我高興的時候跟我請假。一段時間,整個排裏作風“緊張有序”,我嚐到了“甜頭”,覺得“高壓”有效,就連幾個班長給我提意見也左耳進右耳出,依然我行我素。終於有一天,因為戰士小劉在隊列中有小動作,我又禁不住大發雷霆,並命令小劉在攝氏零下十幾度的屋外站軍姿,導致小劉暈倒,我也因此受到領導的批評。

指導員在我情緒比較低落時找到了我:“帶兵要靠感情,要講究方式方法,晚上你搞一個集體談心,看看戰士心目中合格的帶兵人是什麼樣子!”晚上集體談心時,戰士小劉第一個站起來:“我們都是剛入伍的新兵,部隊上的很多事情不熟悉,如果有了差錯甚至犯了錯誤,班長排長能耐心地告訴我們,幫我們及時糾正,而不是發火批我們一通,我們會很感激的。”戰士小王又站起來了說:“排長好像一點就著的‘霹靂火’,弄得我心裏就一直再打鼓。”大家哄一下子笑了起來,我的臉上卻覺得火辣辣地燒得慌。場上的氣氛卻更活躍了,大家爭相打開了話匣子,“我覺得班長排長周末應該跟我們一起玩。”“我認為班長排長比我們大不了多少,應該像我們的大哥哥一樣……”

戰士們的話讓我羞愧不已。接下來的日子,我牢記“帶兵是要靠感情的”、“帶兵要講究方式方法”,自覺克製自己的怒氣,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幾個班長也常常提醒。經過不斷和戰士談心、交心,全排的士氣空前高漲,各項工作都走在了新兵連的前列。

某通信團政治處幹事於浩講到,新兵訓練結束時,我們排拿到了夢寐以求的“先進排”,同時,我也被連裏評為了“優秀帶兵幹部”。

用理智和意誌駕馭情感

有個寓言說,一條豚魚遊到橋下,腦袋撞到橋柱上,它不怪自己不看路,卻發起怒來,氣得鼓起肚子,漂上水麵,結果被老鷹抓走。蘇東坡借這條魚議論說:“嚐悼世之人有妄怒以招悔”者,“不知罪己”卻“妄肆其忿,至於磔腹而死。可悲也夫!”無端發怒,或因一點小事就怒火衝天,結果隻會“磔腹而死”。寓言雖小,卻意味悠長。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種吸血蝙蝠,身體極小卻是野馬的天敵。這種蝙蝠在攻擊野馬時,常附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敏捷地刺破馬皮,然後用尖尖的嘴吸血,無論野馬怎麼蹦跳、狂奔,都無法驅逐這種蝙蝠。蝙蝠從容地吸附在野馬身上,直到吃飽才會離去。而野馬卻常常暴跳、狂奔不已,力竭而死。動物學家在分析這一現象時指出,這種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能致命,野馬的死亡,關鍵是它暴怒的習性和狂奔所致。將人們擊垮的,往往並不是那些看似滅頂之災的困難和挑戰,而是一些微不足道、雞毛蒜皮的小煩惱、小挫折、小磨難。麵對艱難困境,任何煩躁不安,隻能使形勢更加惡化。

怒,是人從心理到生理的情緒反應。人在發怒時表現為情緒緊張,很快進入“應激狀態”。在怒氣的刺激下,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一係列全身性的變化:肌肉緊張度增高,毛發豎起,鼻孔開大,橫眉張目,咬牙切齒,緊握雙拳,進入臨戰狀態。這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此刻,人繃緊了每一根神經,調動了身體裏所有的能量儲備,能迸發出比平時大得多的力量。一般來說,青年人好勝逞強,血氣方剛,情緒波動大,更易發怒。

青年官兵正處於年輕氣盛、富有熱情的年紀,有時易於心血來潮,情難自抑,這就需要很好地把握和自控。若把握得好,可能會心平氣和、風平浪靜,頭腦冷靜地做出於人於己都有利的好事來;若把握不好,則會因一時狂熱、憤怒,幹出追悔莫及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