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連剛調來一個姓郭的戰士。這個戰士有個特點,就是凡事都特別愛發表“個人觀點”,談點“個人看法”,有時找他談心,你說一句,他有十句等著你,且辯駁得有板有眼,令連隊幹部很撓頭,平時“不願聽他講”,“不願跟他談”。去年年初,連隊大抓軍事訓練,班排長都不甘落後,節假日經常組織小型練兵。在這個節骨眼上,小郭鬧起了情緒,他找到排長說:“苦練不是蠻練,這個練法是不講科學的疲勞戰術,我不練了。”他竟然拿出《運動生理學》,告訴排長,連續訓練的效率比正常的間隔訓練低百分之四十,小郭振振有詞地越講越帶勁,骨幹們卻越聽越生氣。有人找到幹部說:“這小子訓練不行,毛病不少,我們都是這樣練出來的,說到底他還是怕苦怕累,得想法了收拾收拾他。”我覺得不能這麼簡單地看待問題,他對訓練方法有意見,能夠提出來,是主人翁意識表現,不能隨意埋怨指責,更何況他用科學原理分析訓練中的問題。也是為了提高訓練效率,不能看作吃不了苦。於是,連隊召開議訓會時,我建議讓小郭列席,一起分析訓練形勢。會上,小郭暢所欲言,針對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又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見和建議。在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連隊及時調整了訓練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在全連軍人大會上公開表揚了小郭,並建議軍人委員會吸收他為軍事民主組成員。
某師偵察連指導員隋昶魁說,小郭被“重用”,不但激發了他的訓練熱情,而且還調動了其他戰士為連隊建言獻策的積極性,去年一年時間就提出了二十多條意見和建議,有力地促進了連隊建設。
善納兵言是良策
新形勢下,基層官兵的民主、平等、參與意識普遍增強,像文中動不動就愛發表“個人觀點”、談點“個人看法”的戰士小郭,還有一些“小老板兵”、“大學生兵”等,他們“看不慣”就“有想法”;“理不順”就要“說幾句”……是堵?是疏?
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說:“上天賜人以兩耳兩目,但隻有一口,欲使其多聞多見而少言。”寥寥數語,形象而深刻地說明了聽的重要性。據心理學研究,人對知識的涉獵,百分之六十來源於視覺,百分之二十來源於聽覺,百分之十五來源於觸覺,百分之三來源於嗅覺,百分之二來源於味覺。由此可見,人不能無耳聞,人才不能無“耳才”。
人們常說:“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有時,一句話、一席話會影響和改變生活,影響一生,甚至和興國、打勝仗也不無關係。這“話”聽不聽可真是舉足輕重了。
“聽”出了一個國家。劉備聽了諸葛亮的“隆中對”,明了政治、經濟、軍事,也明了天時、地利、人和。後來,大體上根據諸葛亮的“一席話”,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之格局。
“聽”出了一場勝仗。趙奢是一位名將,曆史上與廉頗齊名。平時,他謙虛謹慎,經常向別人請教兵法;戰時,崇尚勇敢,同時又十分講究策略,注意采納下級的建議。這次趙奢率軍從國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市西南)出發,行軍三十裏,即令趙軍停止前進,堅壁清野,以示長期堅守。秦軍將領胡傷被這一假象所迷惑,放鬆警惕,得意忘形地說:“閼與非趙地也。”這時,趙奢卻乘秦軍不備,率軍迅速趕到閼與前線,占領陣地,構築工事,準備戰鬥。一天,侍衛向趙奢報告,說帳外有一個名叫許曆的士卒,有重要事情要麵陳將軍,趙奢叫侍衛立即引許曆進帳。許曆看將軍和顏悅色,立刻解除了顧慮,對趙奢說:“我軍突然來到秦軍麵前,使他們猝不及防,這對敵人的震動很大。但是秦軍一向狡猾,可能會利用我軍剛到,來個突然襲擊。趙將軍要留心才是。”“對,你的話有道理。”趙奢虛心地采納了許曆的建議,作了布置。當天夜裏,秦將胡傷果然利用趙軍初到的時機,自率一支軍隊偷襲趙軍。早有準備的趙軍,頓時全營燈火齊明,奮起反擊。秦軍士兵看到趙軍防守嚴密,沒等交鋒,便紛紛撤逃。後來,許曆偷襲秦軍的計劃也被采納。趙奢率師凱旋,回到邯鄲。惠文王立封趙奢為“馬服君”,士卒許曆也被破格提拔為國尉!
“聽”出了功過是非。207年,曹操在屢戰屢捷的凱歌聲中,決心北伐烏丸(亦稱烏桓,位今冀遼部分地區),統一北方。為此,召集大將和謀臣商討作戰方略。會上,諸將因軍隊久戰中原,人疲馬乏,且烏丸路險,恐難奏效,希望曹操三思。但曹操卻聽了個別謀士的意見,率大軍北征。一路上曆盡艱險,輾轉至柳城(今遼寧朝陽市西南)二百裏時,被烏丸軍數萬精騎所阻。曹操親自督陣,經過苦戰,才化險為夷。事後,曹操召開慶祝大會,宣布戰績,獎勵,升賞作戰有功將士。突然,曹操提高嗓門發問:“當初,我決心北征烏丸,何為諫阻者,請出列。”將士不知其故,人人皆懼,特別是那些據理反對北征的幾員大將,個個都下跪,磕頭求饒,懇請恕罪。曹操目視前排下跪將領,哈哈大笑,和和氣氣地叫他們站起來,然後麵帶愧意地說:“我剛才發問,不是要懲治你們的罪過,而是要厚賞你們的諫阻。決定北征時,我固執己見,拒絕眾將的好意勸阻,孤軍前行,雖然得勝,那是乘危以僥幸,實屬天助我也,故不可為常。諸君之諫,實為萬安之計,應當厚賞。”說完,就下令給諫阻諸將各升賞官職一級。這樣,將士和謀臣更加敬服曹操,獻計獻策的積極性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