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趕到他屋裏的是支書張常,他們商量了半天,見人都到的差不多了,相互示意了一下。
趙洪禮站到中間,大聲道:“亦平的事兒,大夥應該都知道了。這人有旦夕禍福,走了的人,咱沒辦法。但這孩子既然是咱們村的人,那咱們就定下個說道來。”
他看看四周,見大家都靜下來,又繼續道:“老程家對咱們村有恩德,以後呢,大家多幫襯著,吃口飯也就是添雙筷子,不麻煩。但醜話說在前頭,誰要是壞良心鼓搗什麼心思,大夥饒不了他!”
此言一出,有幾個人的眼神黯淡了一下,又若無其事地高聲叫好。
程平的事情在趙洪禮和支書張常的關注下,在村裏得到了比較妥善的解決。
趙洪禮雖然說的是程平吃百家飯,但平時多數的時間,他都把程平接到家裏。
程平自己知道自己的事兒,堅持要住自己家裏,也讓春枝嬸嘮叨了好一陣子。
程平家在村邊上的一個山穀裏,從他爺爺那一代行醫到這之後就沒離開過,算是程家的祖地。
桐鄉村麵向大海,程平住的山穀與村裏就隔著一條小河,讓他這段時間裏定下的計劃,方便的實施起來。
.......。
清晨,橘紅的太陽已經完全跳出了海麵,海麵上薄霧瀠繞,柔風輕撫。七彩的光圈一串串從薄霧中跳出,緩緩地歡躍遊蕩。
山穀中有一個小湖,此時宛如被捕獲的鯉魚,在晨光中閃爍著點點粼光。
程平立在院子中間,兩腳平肩微扣,雙手在胸前虛抱,兩眼神光內斂,呼吸綿綿若長,站的正是三才樁。
身鬆意緊,如柱如鼎。
似圓非圓,神光內斂。
現在還不到五歲,練武不成,隻能站養生樁,他車禍之前所得傳承中有雲:
四歲宜養樁,五歲可摔打。
八歲能練力,一輪定根基!
當初救下師傅,雖然得到了傳承,但年紀已大,二十六歲已經練不出什麼結果,隻能把好東西傳給後人。
現在有了重新來過的機會,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放過!而且身上的絕症莫名其妙的消失,讓他更加珍惜這次機會。
肖斌算是比較謹慎的人,程平身上有五十萬的銀行卡並沒有當眾人說出來,隻說給他賠了筆錢。
之所以這麼多,也是有花錢了斷後事的想法。要不然,這孩子長大點就.。。萬一沒完沒了的誰也受不了。
在趙洪禮這些人的心裏,既然人都被審判了,能賠個幾萬就不得了了,所以他強調誰也不能動歪心思。
對於程平來說,這筆錢正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他明年開始的修煉,所需要的藥材費用被解決了!
從趙洪禮家裏吃過早飯回來,他又一次來到山上師傅的墳前。
墓碑上刻著“武當衝霄觀清函道長之墓。弟子程亦平敬上。”的字樣。
“師傅,是您保佑的我吧!您放心,咱們的傳承斷不了了,我必將它發揚光大!”
........。
華夏自古有句話說,窮文富武。
很多人理解為練武需要營養,所以花費多,其實不然。
練武花費多的,不是營養,而是藥材!
在武術的傳授中,可分為幾等。
親傳弟子,皆從五到八歲之間開始打基礎。每日晨,晚有兩次不同藥材配置成的藥浴,時間長達三年到五年。
藥浴之後需排打周身,刺激鍛煉筋骨,震蕩殷實內髒,活絡血脈,增強抵抗力和抗擊能力。
藥浴排打的作用還有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擴展經脈!
用以排打的工具,從竹條,竹板,木板,木棍,最後到鐵棍!
所謂真傳弟子,也是從小排打,卻無藥材洗浴。他們隻能增強營養,保證身體所需,但不能保證不留下暗傷!不過,真傳弟子可學到勁力運用之法。
入門弟子看似所學實在,入門即可學拳腳刀劍之技,搏殺運用,但真正的基礎全無,最後多被外行稱作高手!
至於說記名弟子,那就是學到花架子,隻要耍得漂亮即可。
華夏武術從本質上並不重招式!武術於內,練的是內勁。於外,練的是勢!
不然,拳譜上不會有“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熟。”“不招不架,隻是一下。”這樣的口訣。
現實中,更不會有郭雲深“半步崩拳,打遍黃河兩岸。”的事跡。
所以所謂的招式在更多時候,是對自身作的引導。可舒筋活絡,修養身體,也可練習內勁的運用。
程平繼承的衝霄觀武學,本為武當護山護派的武學。
其中典型的就是樁功、上清玉虛訣、武當六合心意把(簡稱武當形意拳)、九宮刀,還有一部珍貴的《道學金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