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設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要充分發揮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切實加強和改善黨對精神文明建設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動員和凝聚各方麵力量,更好地擔負起領導和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曆史重任。
1.提高思想認識,把精神文明建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
精神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證,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站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高度,站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高度,站在落實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滿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極端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做好精神文明建設的自覺性主動性和責任感使命感。要始終堅持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硬,把精神文明建設擺上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納入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組織動員力度、財政投入力度,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2.健全體製機製,構建全社會共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工作格局
體製機製建設是根本性建設,要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文明委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領導體製和工作機製,建立健全社會化的共建機製,把各種資源整合起來,把各方麵力量動員起來,形成精神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各級文明委要發揮好組織協調作用,充分調動各成員單位的積極性,使他們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各盡其職、各負其責,努力形成思想教育、行政管理、法律法規和經濟手段多管齊下、多措並舉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規範的監督管理機製,加強群眾監督、媒體監督、社會監督,實現目標管理、分類管理、動態管理,確保精神文明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基層、落到實處。要善於借助統計部門、社科研究機構等方麵的力量,建立健全科學的督促檢查、成效測評、表彰評比機製,注重經常性工作,注重群眾的評價,推動精神文明建設走上科學化、製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3.堅持求真務實,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
精神文明建設與黨和國家事業密切相關,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必須真抓實幹,務求實效。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了解實情,腳踏實地,埋頭苦幹。要堅持因地製宜、分類指導,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使精神文明建設更加符合實際的要求。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堅持說實話、鼓實勁、辦實事、求實效,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弄虛作假。要持之以恒、注重積累,狠狠地抓,一天不放鬆地抓,從具體事情抓起,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去解決,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去完成,一個層麵一個層麵去拓展,積小功為大功,積小成為大成,一步步地把精神文明建設推向前進。
精神文明創建是一個有起點、沒終點的永無止境的過程,既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過程。要堅持圍繞中心,著眼全局目標,把創建活動與經濟社會發展統籌起來,與各項實際工作結合起來,注重細節、注重積累,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要注意突出思想內涵,廣泛宣傳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把精神文明創建過程變成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過程,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麵發展。要認真總結創建活動的成功經驗,逐步建立起製度化的領導機製、係統化的管理機製、規範化的監督機製、科學化的考評機製和社會化的共建機製,以有效的機製保障精神文明創建持之以恒地開展下去。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主體是群眾,所有工作的目標和出發點、落腳點也都是為了群眾。這與我們黨堅持以人為本是完全一致的。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必須以人民群眾為主體,多搭建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平台和載體,最大限度地吸引群眾參與。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切實解決同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突出問題,優化城鄉生產生活環境,完善社會誌願服務,更好地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現在,一些地方講要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什麼叫幸福指數?人民物質生活提高了以後,如果沒有精神生活的滿足,其幸福指數也是上不去的。所以,要通過繁榮先進文化深化精神文明創建,繼續推進文化體製改革,加快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建設覆蓋廣泛的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精神文明建設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這個根本,著力加強形勢政策教育,著力營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的濃厚氛圍,著力抓好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和第三批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評選表彰活動,著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著力培育良好社會風尚,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為“十二五”時期發展開好局、起好步提供強大思想保證、精神動力、輿論支持和文化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