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金融風暴下的國際直接投資總態勢(1 / 1)

由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通過三種機製對國際直接投資產生顯著的負麵衝擊。一是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銀行業信用緊縮,甚至倒閉,企業麵臨融資困難和融資成本提高壓力,被迫收縮在海外的生產性擴張,一些企業甚至不得不出售海外資產,並大幅裁減全球雇員。二是次貸危機後的財富縮水,令近年來成為全球直接投資重要來源的私募股權基金和國家財富基金等的資本實力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導致其參與跨國並購及產業投資的意願及能力雙雙降低。三是次貸危機引發全球性的經濟衰退,特別是美歐市場需求萎縮,令全球直接投資的信心遭受重創。

一、投資規模顯著下降,流向結構發生顯著變化

根據聯合國貿發組織的最新統計,2008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動由2007年的183萬億美元減少至145萬億美元,2009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進一步下降至12萬億美元。作為國際直接投資主要形式的全球跨國並購熱潮自2008年開始趨於平淡,2008年全球跨國並購交易額較2007年顯著下降了35%,10億美元以上超大規模跨國並購交易的數量和金額分別下降21%和31%。而2009年上半年的超大規模跨國並購交易量僅40起,甚至不到2008年同期數據的1/3。

金融危機對流向發達國家的外資造成嚴重的直接打擊。2008年的數據顯示,發達國家吸收外資的總量下降了29%,跌破1萬億美元的水平,為9620億美元,其核心動因是發達國家跨國並購額巨降39%,歐洲的跨國並購甚至下跌了56%。傳統吸收外國直接投資大國,如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的外資流入量大幅下降,均超過三成。與此相反,2008年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卻是增長的,包括非洲增長27%,加勒比地區增長13%,南亞增長49%。以往是發展中國家主要外資流入地的東南亞,2008年外資流入也下降14%。

二、再投資成為主要投資形式,新興投資者不斷湧現

盡管2008年不同類別的國際直接投資——股本投資(主要為兼並收購)、收益再投資和其他投資(主要為公司內貸款投資)均有所收縮,但股本投資和其他投資下降更為顯著,這不僅反映跨國並購大幅度降溫和貸款、企業債券等多個市場融資困難的局麵,也反映一部分東道國為留住國際投資者,出台降稅等激勵性政策的短期效應。

可喜的是,新興經濟體和具有自然資源稟賦的國家通過其跨國公司實施的國際化戰略及通過其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活動,似乎正越來越成為全球國際直接投資的新源泉。未來,新興經濟體的跨國公司有可能繼續成為活躍的國際投資者,這將有助於促進外資流入發展中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可觀,目前約在3萬億~5萬億美元之間,並可能在2015年達到10萬億美元,其對外國直接投資的潛力不容低估。

三、綠色投資勢頭趨旺,直接投資複蘇可期

隨著降低能耗和減排溫室氣體成為國際社會迫切應對的嚴峻挑戰,低能耗、低汙染產業,如生命科學產業、農業食品產業、新材料、信息和通信技術、能源以及環境產品等將引領全球產業投資進入新一輪上升周期,這些產業的全球價值鏈安排、轉移和分工將陸續展開。許多大公司已在積極調整產業方向和地域重心,投入新的戰略布局,由此將有力助推中長期國際接投資的複蘇與增長。聯合國貿發組織發布的《2009~2011年世界投資前景調查》也顯示,跨國公司的外國直接投資支出將於2010年逐步恢複,並於2011年進一步增強投資支出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