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明清交戰(剛到家)(1 / 2)

雖說孫仲壽的計劃已經是不錯,但還是有點瑕絲,因為沒有人能保證錦衣衛是否能在清兵到來之前反應過來,並且召集大隊人馬襲來。

因此便是讓眾人中輕功最好的袁承誌以最快的速度往山下奔去。而他所要做的,就是當一回“奸細!”,把裹著紙條的暗標暗中送到錦衣衛統領——安劍清的手中!

紙條上寫有的隻是一句簡單的話:袁承誌和七省的綠林人物共幾千人正在泰山上準備往大峽穀撤離。

而說到這,就不得不說說這大峽穀了。大峽穀是一處兩邊都是直插雲霄的群山,高度參差不齊,山上長滿了長長的雜草。

進出都是一條寬大的可以容好幾輛馬車經過的平坦的大路。這樣的地形是最適合埋伏和打包圍戰的好地方了。

雖說錦衣衛對於這來曆不明的密信不會盡信,但以他們寧可殺錯一千,不肯放過一個的性格,再加上泰山上的群雄,不停的在張羅打鼓般的造大聲勢以給他們先行的密探以假象。

除此之外,明末的錦衣衛可是有著調集各地官兵的權力,以他們的謹慎和效率,短時間內召集萬人並不是什麼難事。

而一旦蟻多了,還會咬死象呢!兵力一旦是敵方的好幾倍,那少數幾個武功超群的武林高手便是很難影響到大局了。

一切都按照卓驚雲的計劃中有條不絮的進行著。其中卓驚雲還頒布了一條奇襲時先殺清兵再殺明軍的規定,以防被他們聯合圍攻!

果不其然,當清兵即將到達大峽穀之時,安劍清便是率著好幾百的錦衣衛和一眾山東本地的官兵共萬人餘也到了大峽穀。

清兵人數和情報中相差不大,也是萬人左右,一律黃色戰甲,以刀斧手和尖槍兵為主,而前方是大草原那些滿人縱橫沙場所依仗的騎兵,百人有餘。

他們胯下是高頭大馬,那些馬兒一頭頭膘肥體壯,一看就是衝殺的能手!手上各是一柄亮著尖銳的槍頭的五尺長槍,一寸長一寸強,給騎兵配備長槍那具有的殺傷力是很可觀的。

因此別看他們人數少,但若是給他們機會衝鋒起來,除非有同等人數的武功有一定境界的武林豪傑組織在一起。

否者那當真是人當殺人,佛擋殺佛!除了以人命去填,還有誰人可擋啊!

而泰山眾人此時分成了三隊,分別是由沙天廣等人帶領綠林群雄埋伏在東麵山上,袁承誌帶領金龍幫和山宗眾人於西麵山上,而卓驚雲則是和青竹棒還有水鑒等歸順的官兵於最高處的山頭,隨時準備豎起中央大旗發動進攻的指令。

稍許,隨著一致的馬蹄聲,錦衣衛便是和清軍的先鋒騎兵相距幾百米了!領頭的安劍清一看見這些裝備精良的騎兵,頓時臉色大變,便知自己中計了!

奈何剛想率眾撤退,清軍的騎兵們看到平時這些軟弱的像娘們一樣不堪一擊的明軍卻是猶如是偷腥的老虎見了貓一樣!

再加上這敞闊的道路,不由分說,馬蹄一踏,擺出俯衝之勢,齊齊的用右手揮鞭狠狠一拍馬屁股。馬兒一聲嘶鳴,立刻如萬馬奔騰一般以銳不可當之勢朝眼前這些“弱兵”衝殺而來!

安劍清也是個果斷的人,竟然不能撤,那便是隨了設下圈套那些人的意徹底滅殺騎兵!何況錦衣衛眾人可不是普通的官兵!再加上一眾官兵,區區上百騎兵,拿下還是不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