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重理論,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根據市場商品貨幣的相對變化以及對物價的影響而提出的一種經濟理論。《管子》書中的《輕重》(現存十六篇)對此作了詳細闡述。
《輕重》從封建國家的角度出發,重點考察了商品、貨幣和貿易等問題,提出了有餘則輕不足則重、散輕聚重、藏重發輕等關於商品貨幣輕重的規律。在闡述兩種或兩種以上商品之間的輕重規律時,認為貨幣、穀物和萬物(指一般商品)之間,存在著輕重關係,具體表現在:豐年穀必賤,凶年穀必貴;貨幣的收放影響穀物的貴賤;幣重則穀物或萬物的價格賤,幣輕則穀物或萬物的價格貴。認為一般的輕重關係的變化大體上都表現為價格的變動;主張封建國家運用貨幣的收放影響穀物貴賤。進而調節一般商品和貨幣的關係,平定物價,打擊富商的兼並活動,擴充國家財政收入。這一理論在後世常被學者們所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