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章(1 / 1)

謝幼偉(1905-1976),名佐禹。廣東梅縣人。哲學家。早年畢業於東吳大學,獲文學士學位,旋赴美進哈佛大學,獲哲學碩士。曾任國立中山大學教授。1938年12月到浙江大學任哲學教授。謝幼偉先生時任浙江大學哲學係係主任、教授。

罪惡之真偽:有人謂避免善即是罪惡,此不過是消極的意義,其積極意義當不止於此。罪惡有其確定的真義,是存在的。或謂罪惡非單獨而生,必依賴“善”始能成立。蓋首以邏輯上言,有內始有外,有凹必有凸,善與惡也是如此。次以事實上言,罪惡須自善反映而得。試以偷竊為例,一人行之,罪惡昭彰,眾人皆行竊,則將不以為罪惡矣。今加以辯正曰凹與凸,黑與白,因為相對之名詞,但未必須同時存在,故罪惡之能獨有並非不合邏輯。罪惡縱無善為之襯托,其本身之為真,毋庸置疑。或稱罪惡是個人、階級或團體在某個時代之主觀見解而已。然而此種主觀見解也非全無憑藉。試以室溫為例,各人感覺容有差異,但絕對不能否認溫度本身之存在。又人們對於某種行為之好惡與行為本身之善惡,每不相一致。主觀雖不同,但不能因此抹殺客觀存在之事實。罪惡之淵源:有二說:(一)謂由人類自身創造而來,基督教稱上帝創造人,賦予自由意誌,然後始有搶劫殺掠種種人為罪惡。(二)謂罪惡先天而生,災異病痛諸罪惡皆自然所降於人,即一切人為罪惡也莫不有魔鬼在其幕後主使。然則吾人不能將罪惡盡歸之於人為,蓋自然界仍有莫大之支配力,罪惡也不能盡歸諸於自然或魔鬼。人有罪惡,內心必感愧疚,此即自由意誌之明證也。罪惡之控製:全部人類曆史即記述與罪惡奮鬥的故事,文化之盛衰係乎人類能否克服自然與人為二大罪惡。科學謀控製自然之罪惡,宗教與人文科學圖人為罪惡之改正。大致言,中國與印度文化注重於人為罪惡之消除,對於自然罪惡抱回避態度。殊不知因天災而來的貧窮、匱乏,間接促成人為罪惡之滋長。近世西洋文明乃是希臘文化與希伯來文化交織之結果。科學與宗教並重,唯晚近宗教有衰落趨勢,實堪憂慮。設用科學方法管理原子能成功,而彼此敵對心理未除,則千萬個無形之原子彈仍在心中蘊藏。泰戈爾嚐言:“科學造福人群,值得吾人推重,苟其與罪惡結不解之緣,寧敝棄之。”人類目光短淺,對於科學有形之貢獻,每歎為驚奇。而對於宗教文學之熏陶浸漬,消弭罪惡於無形,則多漠視其功績。況科學有確定不易之原理,而各宗教之條訓異殊,學說紛歧。易啟人疑竇而貶其效能。宗教與科學兩者皆為控製罪惡之工具,不可偏廢,如有一者陷於枯竭,人類浩劫降臨。人類的責任:趨善之方向各人不同,可自由抉擇,而何者為罪惡則至為分明,吾人不必挾教條、主義強欲他人忍受痛苦和犧牲實行某種理想或“善”。觀諸曆史上,不知有多少人在善之美名下做盡惡事。罪惡本身不消除,善也無從實現。是故當前吾人之責任在乎如何驅除罪惡,求人心改造,向自然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