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烽煙四起(1 / 2)

卻說曹操見紹等各懷異心,料不能成事,自引軍投揚州去了。然,未至揚州,卻遇黑山軍入侵東郡,曹操奮而擊之,大破。顧得袁紹上表朝廷推舉為東郡太守,此正是初平二年,公元192年。

有了立足之本,一切都顯得順理成章,有才之士紛紛來投,文武班底漸漸成型,勢力逐漸發展起來。這就不得不說來投的幾位有才之士了,他們是誰,待我一一介紹之。

第一位要說潁川潁陰人,姓荀,名彧,字文若,荀緄之子也。有一句話‘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勉強能用於形容與他,端的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曹操與他語後,大笑道:“此吾子房也!”遂以為行軍司馬。

第二位也是潁川潁陰人,乃是其侄荀攸,字公達,海內名士,曾拜黃門侍郎,後棄官歸鄉。他與其叔給人的感覺明顯不同,給人以老成持重之感,嚴謹慎重,腹內自有錦繡。操以為行軍教授。

第三位乃是東郡東阿人,姓程,名昱,字仲德。長八尺三寸,美須髯。有膽有謀,善斷大事。

第四位為淮南成德人,乃光武嫡派子孫,姓劉,名曄,字子陽。有大才也。

第五位為山陽昌邑人,姓滿,名寵,字伯寧。

第六位為武城人,姓呂,名虔,字子恪。

第七位為陳留平邱人,姓毛,名玠,字孝先。

說完文臣,就要說武將。

泰山巨平人,姓於,名禁,字文則。引軍數百人,來投。操見其人弓馬熟嫻,武藝出眾,命為點軍司馬。

陳留人,姓典,名韋。夏侯惇外出射獵,見韋逐虎過澗,因收於軍中。今特薦之於曹操。操曰:“吾觀此人容貌魁梧,必有勇力。”惇曰:“他曾為友報仇殺人,提頭直出鬧市,數百人不敢近。隻今所使兩枝鐵戟,重八十斤,挾之上馬,運使如飛。”操即令韋試之。韋挾戟驟馬,往來馳騁。忽見帳下大旗為風所吹,岌岌欲倒,眾軍士挾持不定;韋下馬,喝退眾軍,一手執定旗杆,立於風中,巍然不動。操曰:“此古之惡來也!”遂命為帳前都尉,解身上錦襖,及駿馬雕鞍賜之。

說過曹操這邊形式大好,就不得不說他的好友,曾經的盟主,袁紹、袁本初。

且說袁紹屯兵河內,缺少糧草。冀州牧韓馥,遣人送糧以資軍用。

謀士逢紀說紹曰:“大丈夫縱橫天下,何待人送糧為食!冀州乃錢糧廣盛之地,將軍何不取之?”

袁紹心中早想如此,奈何想不出對策,今被逢紀提出,當即下定決心,取韓馥而代之。

於是聯合公孫瓚,令進兵取冀州,約以夾攻,平分其地。

韓馥乃袁氏之故吏,受袁氏大恩,見公孫瓚來襲,知不能敵,願獻翼州於袁紹。然卻不知這正是袁紹之計也,韓馥暗弱,此正逢亂世,其門下文臣武將早有另投他人之心,亦不會點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