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戰徐州(1 / 2)

公元193年,曹操一戰定兗州,但因一人的早逝使這場大勝蒙上了一層陰霾。但不管怎樣,時間的車輪依舊不停地向前駛去,慢慢的衝淡了悲傷。

兗州安定後,曹操尋思把父親接來享福,乃遣泰山太守應劭,往琅琊郡取父曹嵩。卻萬萬沒想到反而引起天大禍事,使得家人命喪破廟。

嵩自陳留避難,隱居琅琊;當日接了書信,便與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餘人,帶從者百餘人,車百餘輛,徑望兗州而來。

卻說徐州太守陶謙,字恭祖,為人溫厚純篤,見曹操勢力漸大,恐其圖己徐州基業,欲結納曹操,正無其由;知操父經過,遂出境迎接,再拜致敬,大設筵宴,款待兩日。曹嵩要行,陶謙親送出郭,特差都尉張闓,將部兵五百護送。

曹嵩率家小行到華、費間,時夏末秋初,大雨驟至,隻得投一古寺歇宿。寺僧接入。

張闓等人本是黃巾餘黨,勉強降順陶謙,未有好處。如今見曹家輜重車輛無數,起了歹心。半夜三更,把曹嵩一家殺了,取了財物,放火燒寺,與五百人逃奔淮南去了。

應劭死命逃脫,投袁紹去了。

當下應劭部下有逃命的軍士,報與曹操。

曹操聞之,哭倒於地。眾人救起。

曹操切齒道:“陶謙縱兵殺吾父,此仇不共戴天!吾今悉起大軍,洗蕩徐州,方雪吾恨!”

廳中武將大都與曹操有親,亦是嚷嚷著蕩平徐州,為曹父報仇。

荀彧看著大怒的曹操,進諫道:“明公不可,今兗州新定,內部不穩。徐州又有精兵強將,不能一舉而定,遲之,必生亂也。”

荀攸苦笑道:“主公,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費留”。故曰:明主慮之,良將慎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攻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怒可以複喜,慍可以複說,亡國不可以複存,死者不可以複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程昱亦道:“陶謙忠厚,善與人交,今攻之,必會有人相救,不得不防啊!”

曹操看著反對的三人,怒聲道:“不報父仇,枉為人子。爾等不必多言。”說著,拂袖而去。

三人麵麵相覷,良久,荀彧道:“我們還是去找奉孝吧!或許,隻有他能勸住主公。”

三人來到郭府,卻得知郭嘉不在,心中已是明了他必去了曹府,相視一眼,各自離去。

曹操拂袖而去後,徑直去了書房,那裏有一個人在等著他,去的路上心中有些不安。剛剛聽下人說那人來了時,激動喜悅的心情早已不見。

進得書房就看到郭嘉站在窗前,這是兩人分別將近一年後的第一次相見。曹操的聲音有些急切,“奉孝,聽說你病了,不知好些沒有?誌才的離世,是我沒照顧好他,辜負了你的囑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