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自董卓身死,王允剛愎自用,誓言殺盡董卓餘黨,大儒蔡邕因感董卓知遇之恩伏其屍大哭被其殺害,更何況李傕、郭汜等人乎?
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聞董卓已死,呂布將至,便引了飛熊軍連夜奔涼州去了。然未到涼州,因逢一人就此止步,反而複又殺回。若問是何人,那正是在董卓身死之前就已離去的賈詡、賈文和。
賈詡那日晚間離了長安後,其實並未走太遠,而是停留在離長安不遠的小城中,等待留下之人的確切消息,萬事未定,怎可輕離?
等到仆從訴說探聽信息,賈詡望著萬裏無雲的天空長歎道:學究既然你已離了呂布,那就還了董卓的知遇之恩吧!賈文和從不願欠人恩情!
軍帳內,賈詡看著眾人道:“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著打算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閣下拋棄屬眾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如果能夠幸運地成功,尊奉國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遲。”
李傕、郭汜等人對視一眼,沉默片刻方道:“軍師,吾等皆是粗人,為太師報的仇後,還請為吾等謀劃。”
他們正當壯年,自然是不願意放棄手中權勢,但如果於性命相較,還有什麼是不可放棄的呢?他們雖是粗人,但不是傻瓜啊!
賈詡看著對自己作揖的幾人,笑道:“幾位將軍放心,隻要將軍信得過詡,詡自當為將軍謀劃。”
眾將聽其計,散發“王允欲洗蕩此方之人”的流言,聯絡涼州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及至長安城下,已聚合十餘萬之眾。
李傕、郭汜等人帶兵到得長安城下,派兵攻城,然城防堅固攻而不克。眾將又再次默契的看向賈詡,拱手道:“還請軍師謀劃。”
賈詡迎著眾人的目光,失聲而笑道:“將軍,王允等人新掌長安不久,他又深恨與太師有關之人,城中必是鮮血遍地,不得眾人之心,可派幾個能說會道之人去往城中,城門自開。”
果不其然,城內叛變士兵引導涼州軍入城,與守將呂布展開巷戰,呂布兵敗,僅率百餘騎出逃。
李傕等縱兵擄掠,吏民死者萬餘人,屍積滿道。太常種佛、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被殺。李傕等擁兵至南宮掖門,威逼獻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為中郎將。李傕又殺司隸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
一時間,京城腥風血雨,朝野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