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是非找上門(1 / 2)

在距離終南山東南方六百公裏遠近,有一處群山環繞的山穀。山是戈壁石頭山,山穀地處偏僻,穀中也是寸草不生。就在這樣的一個山穀中的,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落裏,孤零零地立著一個石頭房子,房子裏住著三個大漢。

不用多說,這三個大漢便是悶著頭投奔鄭文的牛式三兄弟。原本鄭文帶著他們走了十幾日,連日的狂奔讓他們實在難以承受,但他們毅力非凡,堅持不吭聲。這些鄭文都看在眼裏,而多日的相處,鄭文對這三個直爽、毫無心機,認準鄭文為主的牛式三兄弟也產生了感情。(貌似鄭文本身就是個很念舊的人。)

但鄭文不想他們路上受罪,又忍耐不了他們蝸牛般的速度,於是在一個夜黑風高,伸手不見五指的晚上,鄭文果斷地做了一個決定:找個旮旯暫時安置下他們,獨自上路。反正還是要回去的,到時候再接上他們就是了。

不過既然打心底要收下這三個漢子,不稍微培訓一下怎麼可以呢?再說了,第一波跟隨自己的人,肯定不能虧待了啊!可問題是,他們跟隨自己,畢竟時日尚短,而鄭文心中的功法又都深奧,不在身邊指點,還真不放心他們自己練習。

於是乎,就在這一夜,在離這一地方百裏開外的普陀寺,失竊了。丟失的是兩本少林秘籍——《少林羅漢拳》、《破戒刀法》。

菩陀寺的主持是圓善,為當今方丈的同宗師弟,入少林之時乃帶藝投師,因其為人衝動,武功走的剛猛一路,而破解刀法,名為破戒,即是大開殺戒,因此這套刀法全是攻勢,狠準威猛,所以圓善在破戒刀法上頗有成就。而少林羅漢拳則是少林入門必修功夫,也是外門的基礎課,但修煉到高深境界,最普通的拳法也能成為最厲害的武功,正印證了“大智若愚、無巧不拙”的千古道理。

普陀寺中原沒有存放秘籍,圓善為了自己弟子修煉方便,便手著了這兩本秘籍,方便弟子練功,平日裏便放在自己的禪房裏,沒想到今日竟然被毫無察覺的盜走。但苦於事前一無所知,而自己的手錄秘籍有違少林規矩,隻能忍了這口氣,暗恨不已。

當鄭文懷揣秘籍回到山穀,把秘籍扔在他們三人麵前的時候,卻發現這三個平日裏一副憨憨的樣子的牛式三兄弟,對於武學竟然也有一份很好的悟性,或者說是癡迷更恰當。話也不多了,肉也不香了,身子也不累了,三人也不困了,抱著秘籍學起來竟也能孜孜不倦、熱血澎湃。

以至於鄭文原打算的安撫話一句也沒有說,隻是囑咐他們好好修煉,不要出去。然後又在房子裏放下了大量的吃食後,便自行離去。雖然山穀寸草不生,但他們這麼大的人,總不至於餓死吧,再者,鄭文留下的東西,足夠他們吃個三、兩個月了。當然是他們能夠稍微、稍微節約點的話……

再一次獨自上路,鄭文為了方便練功,便盡量走小路、走山路、走林路,而且幾乎是晝伏夜出。這一行為,也恰好與滿世界尋找他的密探們錯開。一路上抓些美味的野獸吃或者儲存,山區、樹林裏多的是藥材和毒草,鄭文也一一收繳,沒有放過。

時間在不知不覺間溜走很多,鄭文就這樣邊玩邊走的後果非常嚴重,由於鄭文本人的疏忽,導致原本半個多月的路程,平白增長了近半月,用時近一個月才到。

掐指一算,距離與未來嶽父張正常的半年之約已經過去近半了,鄭文為了那漂亮的張宇真也不能失約影響未來嶽父的看法不是?隻得打起精神,暫時放棄收集那些爛七八糟的東西,開始和時間賽跑。

讓鄭文比較慶幸的是,雖然戰火連綿多年,南方竟然影響不大,與北方相比,繁榮安定了很多。

鄭文來到此地的第一時間便跑到碼頭,找了一個看似比較壯實的船夫稍一打聽,得知曼陀山莊竟然還在此地,仍舊屹立不倒,並且貌似還十分享有名氣。

根據鄭文的印象對比,曼陀山莊的主人應該是姓王,如果運氣好的話,和這個曼陀山莊應該便是一個傳承的。於是鄭文便雇了這個還算談得來的船家,徑直往曼陀山莊而去。

所謂樂極生悲,鄭文興奮之餘,並沒有注意那貌似老實的船夫在回答他問題時閃爍的眼光,也沒有看到這船夫在鄭文雇傭他後,朝著對麵打的手勢。

……

鄭文坐在小船上,望著腳下的湖水,那湖水靜靜的,像一塊無限的翡翠閃爍著美麗的光澤,片片青青的荷葉上點綴著粉嘟嘟的荷花,“此景隻應天上有,美不勝收啊!”鄭文不由得感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