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國文化學習的輔助教材,從最初的框架設計到最終的出版成書曆時一年。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始終堅持呈現中國傳統文化“原典”的原則,對於篇章的選擇主要依據“重要性”“知名度”以及“實用性”這三個標準。選取的十一部傳統文化經典,力求最能反映儒家創始人孔子及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比如《孝經》反映了儒家倫理學思想,“四書”則是儒家傳道授業的基本教材;同時涵蓋較多的著名章節和文句,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等。同時考慮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那些有利於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構建他們的道德感、責任感的章節,比如“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等文句所體現的思想,致力樹立青年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以及社會為人處世的基本建立。
“中國文化概論”和“大學語文”作為一門在理工科大學開設的素質課,既是響應教育部大力提高大學生素質教育指示精神的具體落實,也是我校重點建設的精品課程之一。目前,世界各國公認新世紀需要的創新性科技人才不僅僅是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而是全麵發展具有獨立個性的人才。那麼全麵發展、獨立自由的個性從何而來?傳統文化的熏陶正是中華兒女成大器大才不可繞過的基石。著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就十分推崇儒家文化,他曾經說過他的科學成就源自他成長於其中的中華文化氛圍。事實上,他本人不僅對中國古典文學、中國曆史有特殊的愛好,對中國古典詩詞也有很強的欣賞力,對傳記文學和考古學懂得也多,甚至對甲骨文的研究也很有興趣。可見,在理工科大學開設“中國文化概論”“大學語文”這些課是十分有必要的。希望這本《中國傳統文化原典選讀》的編撰和出版能夠給“中國文化概論”以及“大學語文”這類課提供一個全新的角度,建構出文化經典學習的多維知識體係,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閱讀與賞析並重,置身於中華文化原典之中,身心共愉悅。
本書由電子科技大學謝梅教授主編、主審,傳播學專業2010級研究生參與編撰。其中張萌負責《詩經》(節選)《孟子》(節選)兩部分的編寫;羅佳負責《孝經》《論語》的編寫;嶽穎負責《三字經》《弟子規》《春秋》(節選)《尚書》(節選)四部分的編寫;羅詠梅負責《爾雅》(節選)《大學》《中庸》三部分的編寫。張萌參與了稿件的校對和審理。
本書在譯注和編寫過程中,參考並選用了不少其他作品的注釋和研究成果,並在文中注明,在此深表謝意。本書雖經反複修改力求完善,但由於水平有限,難免存在不少缺點和錯誤,再次衷心地希望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