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章2 星球大戰(1 / 2)

上世紀的1980年代初,好萊塢二流明星、風度翩翩、年近七旬的羅納德?裏根當選為第四十任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善於表演,口若懸河的裏根總統在當選後的一次著名的演說中,提出了以各種手段攻擊敵方外太空的洲際戰略導彈和外太空航天器,以防止敵對國家對美國及其盟友發動的核打擊。

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星球大戰”計劃。

裏根總統演說中所指的敵對國家顯然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當時美蘇兩國從熱兵器時代的抗衡已過渡到核威懾之間的冷戰。從擁有的核數量來看,蘇聯處於優勢地位,但從經濟實力來看,美國則大大強於蘇聯,而軍事實力的增強需要雄厚的經濟實力來支撐。

老奸巨猾的裏根總統就是看到了蘇聯的軟肋,他知道自己的星球大戰計劃一旦提出,十多年之後,蘇聯在取得核優勢的同時,其國民經濟卻每況日下,民不聊生。好戰的蘇聯必將跟進,如此蘇聯的經濟必將搞垮,而沒有了經濟的支撐,軍事實力也將慢慢削弱。這也是美國政府精心策劃“星球大戰”計劃的初衷。

這一計劃有著極大的風險。

兩個國家的軍事人員在核威懾冷戰的思維下,所有軍事人員的神經緊繃。海洋中,雙方艦艇對峙,導彈發射架解鎖,十字星鎖定,艦長的眼睛緊盯了雷達示波器,一手拿著電話機,無形的電波連著克裏姆林宮,當然也連著白宮;

艦艇下部的控製室中,緊張地氣氛彌漫著整個房間……

天空也是如此,幾架F係列戰機和蘇25戰機,擦機而過,呼嘯聲即使在先進的、密封性能優良的駕駛艙中,也能讓雙方飛行員的耳朵有一種針砭似的疼痛。

美國這些優秀的飛行員,是曾參加過越戰的王牌飛行員,對著隔窗相見的蘇聯飛行員,驕橫地豎起中指,嘴裏嘟囔著:滾回你的老家去!

蘇聯的飛行員也不是吃素的,他們大多參加了阿富汗戰爭,還有一些為了應對美國的星球大戰而延遲退役的老飛行員,五六十歲,參加了衛國戰爭和攻克柏林的戰爭。如果按照軍事慣例,殲滅五架敵機被冠以王牌的話,那麼這些老資格的蘇聯飛行員則稱得上是雙王牌飛行員,他們麵部冷酷,用手向對方做出一個大拇指向下的動作,心中說:小樣,快下地獄吧!

美國飛行員的驕橫和蘇聯飛行員的冷酷,都無法掩蓋這樣一個事實,他們放在發射導彈按鈕上的手指無一例外都是微微顫抖的,當然也包括那個軍艦上的那個小夥子。

雖說,上麵兩個場景都是在美蘇冷戰狀態下的文學想象,但都是基於現實的基礎想象,如果不信,我們可以在美蘇的軍事檔案中可以找到許多類似的例子。也就是說,人類免於核戰爭,除了取決於雙方最高統帥的意誌外,具體的執行者也往往掌握著生死大權。

可以想象一下,那幾根核按鈕上微微顫抖的手指頭,稍有不慎,或者是操作員心懷叵測,那麼整個世界也就灰飛煙滅了。

據公開的資料透露:

1983年9月26日晚,彼得羅夫正在莫斯科郊區的謝爾普霍夫-15導彈預警指揮中心值班。零時剛過,遇襲警報突然響起,雷達顯示有5枚核彈正從美軍基地飛向蘇聯。按照規定,彼得羅夫可以立即將此事通報上級並申請反擊,一場核戰爭即將爆發。但經驗豐富的彼得羅夫並沒有這樣做。他冷靜地分析認為,這些導彈是同時發射的且沒有第二波的攻擊,所以很可能是電腦故障。果然,警報聲隨後停止。後來查明,此次警報的出錯原因是追蹤美軍導彈發射架的衛星將太陽反射光誤當成導彈發射的跡象。彼得羅夫的冷靜挽救了美蘇兩國。當時,美蘇正處於“冷戰”的高峰期。在“誤報”事件發生前一個月,蘇聯在薩哈林島上空擊落一架進入軍事區的韓國波音-747客機,而美蘇兩國當時部署了數以百計的核導彈。如果彼得羅夫沒能識別出電腦錯誤,那麼瞬間,也許會有數萬人死於核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