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質量是大學的生命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大學發展永恒的主題。作為地方性、應用型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有什麼優勢和特色,決定著學校的發展方向、前途和命運。自2007年3月起,德州學院組織全體教授認真學習研究了《教育部、財政部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和《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麵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教高(2007)2號]兩個重要文件,先後出台了《德州學院關於深化教學改革全麵提高教學質量的意見》[德院字(2007)12號]、《德州學院關於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施意見》[德院政字(2007)38號]和《德州學院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與管理辦法(試行)》[德院教字(2009)19號]三個文件。2009年德州學院決定集全校之力開展經濟管理類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工作。

經濟管理類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工作旨在提高創新性應用型高校經濟管理類教育教學質量,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自2007年以來,德州學院經濟管理類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從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背景入手,發掘經濟管理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內涵,揭示當前人才培養模式的諸多問題,探索出了德州學院經濟管理類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模式和實踐途徑。改革創新工作組對德州學院經管類人才的培養目標從政治方向、知識結構、應用能力、綜合素質、就業崗位、辦學定位、辦學特色等七個方麵進行了綜合描述,從經管類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綜合素質三個方麵進行了規格設計,針對每一項規格製定了相應的課程、實驗、實習與實訓、專業創新設計、大學生科技文化競賽等教學環節培養方案,構建形成了以能力為主幹、創新為核心、知識、能力和素質和諧統一理論教學體係、實踐教學體係和創新創業教學體係。

核心課程內容的改革是經濟管理類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內容改革工作的主要內容。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實驗區領導小組提出,要以經管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核心課程係列教材編寫與使用為突破口,利用三到五年時間初步實現課堂教學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的轉型。這標誌著德州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入核心和攻堅階段,既是良好的機遇,更麵臨巨大的風險。

這套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核心課程係列教材編寫基於以下邏輯過程:山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重點建設10-15所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名校。2010年德州學院提出了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和創新精神四位一體的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全力打造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的目標。德州學院經濟管理係率先完成了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理論教學體係、實踐教學體係和創新創業教學體係的框架構建。其中,理論課程內容的改革在理論教學體係改革中居於核心和統領的地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實驗區把專業課程劃分為核心課程、主幹課程和特色課程三類,采取不同的建設方案與建設措施。核心課程建設按照每個專業遴選3-5門課程作為專業核心課程進行團隊建設。例如,會計學專業確定了管理學、初級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學等五門專業核心課程。按照強化專業知識、培養實踐能力和提高教學素質的要求,劃分為經典課程教材選用、案例與實訓教程編寫、教學指導書設計三個環節進行建設。

這套經濟管理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核心課程係列教材是在全校教學工作人員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凝聚了德州學院領導、教務、科研以及全體教師共同的智慧和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