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韓子清的秘密(1)(1 / 2)

人說“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然而杜雲仲卻覺得這話應該倒過來說。自從淩霄走了以後,日子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以及無聊。老頭子知道淩霄走了以後倒是沒表現出什麼,隻是說該來的來,該走的遲早會走。

老頭子又出門會友去了,杜雲仲隻好把心思全都花在了醫術上,漸入佳境的時候也沒覺得那麼難熬了。自從上次的遊醫之後,杜雲仲就常常出去附近幫助一些窮苦的百姓看病。老頭子沒有再反對,雖然他自己不大愛幹這種無私奉獻的事,但是既然孫子喜歡,他也不好再幹涉了。畢竟孫子也長大了,有些自己為人處世的想法也未嚐不是件好事。

杜雲仲發現這附近的村鎮文化水平實在是有點不盡如人意,很多次他給那些百姓的開藥方的時候,對方都表示不認字,看不懂藥方。歸根結底還是太窮了!杜雲仲所處的汲鎮及周圍鄉鎮發展水平跟之前去許昌時經過的那些鎮子相比,落後的不是一點半點。這一窮,教育自然跟不上,私塾也很少。但是杜雲仲在行醫的時候居然就認識了一位年輕的私塾先生。

這位私塾先生起先也在求診的隊伍中,得的是傷寒,這病雖說不難治,但是卻有點麻煩,需要長期用藥調養。杜雲仲估摸著這先生應該是囊中羞澀,否則也不會混雜在一群粗俗的鄉民中一同來求醫,古代的讀書人或多或少都是有點清高的。

出於對文化人的尊重,杜雲仲對待這位名叫韓子清的病患很是照顧,常常親自送藥過去。杜雲仲覺得韓子清跟前世的鄉村教師有點像,放棄城裏優越的工作條件而紮根農村,領著微薄的工資甚至連自己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但是又有點不一樣,韓子清的氣質的確儒雅出塵,但是總讓人感覺帶著一絲軟弱。這樣的人如果不是遭受了什麼變故或者打擊,肯定是不會有勇氣到鄉下來吃苦的,或者說,是在逃避著什麼?

兩個人的關係在杜雲仲的努力下漸漸熟稔起來,杜雲仲也得知了很多關於韓子清過去的事。韓子清的家世意料之外的不錯,家中三代為官,到了韓子清父輩更是官至尚書,而他自己十七歲那年便被賜進士出身,是翰林院最年輕的編修。當然,對於為什麼突然跑到這個山旮旯來當夫子這件事,韓子清沒有提及,杜雲仲也很識相的沒有多問。

不過這時的杜雲仲猛然意識到他在這個世界的身份,貌似沒有上過學。沒、有、上、過、學!杜雲仲深受打擊,所以他現在連個小學生都不能算了是麼?不過轉念又覺得疑惑起來,那老頭子如果小時候沒有教他認字,他這副身體的原主人又是怎麼看醫書的。如果教了……老頭子可不像有一個字一個字教小孩子認的耐心的人。

大概是跟杜雲仲一樣長期找不到傾訴的對象,兩人一旦聊起來常常會忘記時間。有時到了飯點,杜雲仲會留下來做飯。剛開始的時候韓子清很不同意,杜雲仲笑著回了句,“可別跟我說什麼君子遠庖廚之類的話,那樣我隻能甘做小人了,家裏的飯一直都是我做的。”

其實韓子清一個人也是自己做的飯,雖然不擅長但是也隻能湊合了,因為他根本沒有餘錢去請一個廚娘。所以在第一次吃到杜雲仲做的菜時,韓子清毫不意外的多添了半碗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