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管理日誌339(1 / 1)

十二月 海爾全球化 2.全球化品牌戰略要過三道坎(1):從入圍資格到進入決賽圈

“現在的中國企業在全球化、國際化的市場上有沒有資格都是一個問題,更不要說參加決賽了。就像奧運會一樣,你要參加跳高,可能入圍標準是2米,你現在才跳1.8米,連入圍資格都不夠。”

入圍資格首先是解決布局的問題。海爾在全世界有30個製造基地,要想在全世界都布滿了,那還需要很大的力度。我們這幾年利潤下降,也有很多原因,但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你到全球去布局,為品牌打廣告,沒有錢是做不成的。到中國來的外國企業,他們在全世界都布局完了,中國是他最後一個進入的市場,他可以利用原來上百年的積蓄、上百年的力量把中國的市場做好。我們隻有二十年,集中這點小小的力量要進入那麼多的世界市場,對我們是一種製約。人家是集中力量以十攻一打中國市場,我們則是全麵出擊以一攻十,需要建立三位一體的營銷體係以打造當地名牌。所以我們是剛剛開始,後邊的路還很長,也非常艱苦。有一個跨國大公司到中國來,目標就是戰略性虧損5年,報道說今年他們已經開始盈利了,但已經經曆了9年,對於這麼大一個公司需要9年,對於我們呢?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場攻堅戰,而且是剛剛拉開序幕。我們在全球化的開拓更要麵臨長期的對發展和利潤的影響。”

背景與透視:

2004年,海爾創業20周年,在外部環境不斷變化和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堅持自主品牌建設,2004年海爾集團全球營業額突破1000億元,是124億美元,是創業初期的29000多倍,成為中國第一個千億級規模的自主品牌,從名不見經傳到躋身世界品牌百強的跨越。

海爾人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和海爾創業20年區別於一般中國企業的亮點是世界級品牌,2004年1月31日,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評選結果,海爾入圍“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品牌”,位列第95位,實現了中國品牌零的突破。這既是對海爾20年創牌曆程的一種肯定,也意味著海爾與世界級品牌同台競爭的新起點。實際上,從1000億開始,海爾已經開始進入新起點,全球戰略準備已經啟動。海爾2005年的全球營業收入是1039億元,相當於128億美元,海爾在“市場創新驅動”下,不斷開拓國際市場,2005年海爾品牌出口與海外生產銷售額達到28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了40%。

就如入圍世界500強一樣,500強對於海爾隻是個階段性目標。進入決賽圈,提升企業競爭力才是關鍵。但是,決權圈的選手實力之雄厚,對於中國企業是很大的挑戰。

行動指南:

全球化過程中中國企業要遭遇的困難,遠遠超越想象,企業走出去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