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娘直接領著眾人到了後院放福台的地方。
這福台直接放置在池塘後的涼亭中,涼亭後便是假山區,整個花園的設計便是有山有水有情調。
等蘇鳶等人到達的時候,福台周圍已經圍滿了人,這跟女兒出嫁要曬嫁妝一樣,這福台也是需要拿出來曬曬的。都說是眾人拾柴火焰高,這福氣其實也是人氣,跟什麼百家衣百子被都是一個道理。
想必這福台也是極為拿得出手的,不然也不會被蘇家放在了距離午膳較近的地方,想必也是方便這些夫人小姐們來欣賞,欣賞完了再來誇誇這禮物的豐厚。
卿娘見這裏人這麼多,一時間也有些驚訝。
這次宴會的帖子都是沁娘按照老祖宗的意思下的,自己便也沒有過多的插手。怎麼這些人讓自己覺得,不就是與世隔絕了一年半,這京中的格局都大變了樣,看著這些眼熟的夫人帶著不眼熟的夫人,交好的夫人帶著陌生的夫人向著自己走來。卿娘隻覺得自己腦子裏一片空白。
雖說良好的教育培訓讓自己還是能夠熟練的跟這些夫人們搭上話,但是卿娘自己知道,自己根本有時候說的話自己都不明白什麼意思,難為這些夫人們還能將這些氣氛搞得熱熱鬧鬧的。
卿娘知道,估摸著今日自己也是沒辦法完全看著蘇鳶了,隻能叮囑袁媽媽好好看著小姐,讓袁媽媽將蘇鳶放在福台旁邊的小椅子上,如果蘇鳶喜歡福台上的什麼,就讓她自己玩著,隻要不哭不鬧隨便蘇鳶要幹什麼都行。
交代完畢之後,便繼續跟這些在福台周圍的夫人們聊天。
蘇鳶聽著這些夫人們圍著自己娘親一個勁的說這話,誇著桌上的物價有多麼多麼的好,大將軍府是多麼多麼的有心,還有誇自己是多麼乖巧伶俐的,隻覺得無趣極了。
心裏是這樣覺得,可是眼睛卻是向著福台上的東西望去。
這時候的蘇鳶才距離的看到這福台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這福台說起來其實就是一張普通的紅木桌子。一塊大紅色的蠟染布鋪在整個桌麵上。四角處掛著四個香囊,垂下的部分墜著流蘇。正紅色和紫色的搭配,讓這紅木桌上多了幾分豔麗卻不浮誇。
一朵大紅色的牡丹花被秀在了桌布之上,雖說已經被桌上的大盒小盒遮擋住了一大半,但是仍然可以看出著精美的花樣,和繡這個的繡娘功力十足。
桌上擺滿了大盒小盒的禮物。桌旁還有一對大雁被拴著紅繩,一左一右的撲閃著翅膀。
蘇鳶這才知道這百日宴上會曬出娘親娘家這邊給嬰兒所準備的禮物,這是一個大楚慣用的習俗,一是慶祝著孩子度過了這百日的坎,二是彰顯孩子的福氣,三則是這兩姓之好的一種交流手段。
這擺放東西的桌子便被稱之為福台,意思簡單明了,就是裝載福氣的台子。
這禮物越厚重,這福台上的東西越多,代表這著孩子以後福氣越多,生活也更精彩。
一般的人家會準備糧食,布料,希望孩子衣食無憂;讀書的人家則會準備文房四寶,希望孩子能夠識文斷字,期待孩子能夠金榜題名;而有女兒並且條件較好人家,則會準備桂圓大棗,代替大雁的天鵝,胭脂水粉,針線一類的東西,外加一套頭麵,希望女兒麵貌整齊,知書達理,風風光光的出嫁,並且能夠和自己夫君琴瑟和鳴,得到婆家的認可。
蘇鳶看著著滿滿當當的東西有些吃驚。
卿娘昨晚找出了以前大哥二哥的百日宴清單,都是按照規矩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