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神山(1 / 2)

茅山!

是中國江蘇省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被道家稱之為“上清宗壇”,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譽!

因山勢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道家稱“句曲之金陵,是養真之福境,成神之靈墟”。

西漢時陝西鹹陽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來句曲山修道行善,益澤世人,後人為紀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為三茅山,簡稱“茅山”。

唐宋年間,茅山道教達到了鼎盛時期,前山後嶺,峰巔峪間,宮、觀、殿、宇等各種大小道教建築多達三百餘座、五千餘間,道士數千人,有“三宮、五觀、七十二茅庵”之說。

不過在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經曆了那十年浩劫之後,茅山卻顯得有些衰敗,雖然在八十年代初期經過了修複,但仍然難現鼎盛時期的香火。

在茅山對麵十裏處,同樣有一座讓人傳得神乎其神的神山叫“二郎山”。據山下村民曆代相傳這座山乃天降神山,乃天界二郎真君降妖所化,山頂有一巨石,高約十丈,遠遠望去神似一條大狗,故將峰頂命名為“天狗嶺”。

在大石下方有一寬約三米長約五米的水井,水溫冬暖夏涼,水質清澈見底,甘甜可口這還不算什麼,倘若附近山下村民們生了什麼疾病,隻要上山喝上一碗井水保管水到病除。

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每到月圓之夜,水井都有華光衝天而起,而且人人都說是親眼目睹,並非謠言。

為了破除村民們的封建迷信思想,政府數次派科研人員前去探個究竟,奇怪的是那井水看似不到五米深淺,可十幾台高壓抽水機同時開足馬力,抽了七天七夜井水始終保持原狀,這一舉動更是讓“神井”的名聲遠播四海,因此在當地人的心目中二郎山的地位也已經遠遠高出道教聖地第八洞天“茅山”。

二郎山下有一處大市鎮名為“清風鎮”,比鄰茅山山麓。

“清風為我起,灑麵若微霜。”好雅的鎮名。

清風鎮的確不錯,但有一處”王家坳”是全鎮,往遠的說全縣甚至全市恐怕都算最糟糕的地方了。

八零年哪會兒,雖經曆了那十年轟轟烈烈的特殊時期,但幾千年遺留下來的封建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什麼男女平等,多數人隻是喊喊口號罷了。誰家生個大胖小子不是大大的得意,必定會大擺宴席,宴請親朋。而在王家坳卻恰恰相反,那家生個兒子包準夫妻倆唉聲歎氣。反倒是生個女兒歡天喜地。

王家坳地處鎮西北,自然條件惡劣,山高林密,方圓幾十裏加起來不到三百戶人家,走出去過的年輕人,多數一去不回。

政府下鄉考察,一位領導對村長說了“唯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唯有知識才能解決王家坳今天的現狀。”村長動員一些有見地的村民們開始四處遊說,一所兩層樓的小學終於建起來了。小學名叫“育才小學“據說是鎮長大人親自寫的。寓意多大的希望啊!

小學建在二郎山腳下的“王家坳”,距今已有十年了,隔個小山坡就是王家坳人口比較集中的王家屋。

離王家屋百十米距離有兩間破爛的土磚房,住著一對姓葉的父子。是外來戶,前幾年插隊時留下來的。父親叫葉青,兒子叫葉知秋。

“知秋,快起床上學了,你小子每次都這樣,爸今天去你華叔家幫幾天忙,晚上不回了,你東海爺爺昨晚走了。這幾天你在家可別亂跑啊!鍋裏還有些剩飯,你自己熱熱,爸走了。”接著“哐鐺”一聲重重的關門聲。

“恩,知道了。”葉知秋翻了個身,眼皮都沒抬下。迷迷糊糊間,又是一聲“哐鐺”門被踢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