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莎的家在江城的西側。
這裏是還未被開發的老城區,建築幾乎都保留著明清時的特色。不過在葉莎看來,卻是江城最美的地方。青古板的小路和小巷一起彎彎曲曲地沿伸著,腳踩在上麵,有一種令人痛快的微疼。有一些院落是暗紅的木門,門上是鏽漬斑斑的鐵環,讓人疑心輕輕一扣,便會從裏麵走出穿了對襟花襖的女子來。
慢慢的,這裏也成了江城的旅遊景點之一。不時的有三三兩兩的遊客背著大包小包四處張望嘖嘖讚歎著從家門口走過。
葉莎的媽媽總是歎氣說:"再這樣下去,這裏是不會被拆遷了,我們永遠也別想住上新房子。"
葉莎安慰媽媽說:"以後我工作了,買套大房子給你們住,不過啊,我還是住這裏,因為我喜歡這裏!"
"嘴甜!"媽媽笑著說。
這時葉莎媽媽正在替葉莎梳著頭發,葉莎柔軟的長發在她的手指間跳躍,從發根到發梢,再從發梢到發根。冬天的陽光很安逸地灑在小院裏,葉莎微眯著眼,享受著和媽媽在一起的這難得的休閑時光。
媽媽問道:"最近功課怎麼樣啊?"
"還好。"葉莎說:"就是一天比一天緊了,天天都在考試,期終考也快來了,有點喘不過氣來。"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媽媽老調重彈。
"是!"葉莎說。抬起頭來衝著媽媽微微一笑。
葉莎的媽媽文化不高,在一家不太景氣的企業裏做工人,工資不高不說,常常還要上晚班,很累。她不像蘇眉的媽媽和倪蔚佳的媽媽那樣幹練有本事,但是她一點也不凶,又做得一手好菜,說起話來溫溫柔柔的,高興了,還會在家裏和女兒一起翩翩起舞。是個很有親和力的母親。
葉莎是孝順的女兒,知道心疼媽媽,所以一直是媽媽的乖女兒,常常是媽媽怎麼說就怎麼做,很少違背媽媽的意誌。
在葉莎的看來,媽媽雖然柔弱但是非常的堅強。記得有一年爸爸生病住院,媽媽累得暈倒在浴室裏也沒有皺過一下眉頭。媽媽總是對她說:"做什麼樣的事要麼不做,要麼就一定要做好!"這種性格對葉莎的影響非常的大。
自從有老師說葉莎是塊跳舞的料子後,媽媽就送葉莎到青少年宮學舞蹈,刮再猛的風下再大的雨媽媽就是背著她也要送她去,從不讓她間斷。少年宮不讓家長進門,媽媽就穿著雨衣在大雨裏等她兩個小時。葉莎覺得媽媽不容易,練繃腿時再苦再痛也不吭一聲,老師最喜歡的也是她,說她不僅有跳舞的潛質,也最有學舞的樣子。
葉莎很謝謝媽媽,在家裏經濟狀況一般的情況下還一直讓她學舞蹈。葉莎也真的很喜歡跳舞,每一次的轉身,舒展,翻騰,跳躍,都讓她有在空中高高飛翔的喜悅。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領略這種美好的,葉莎可以感覺每一次舞蹈對自己來說也是一次無以倫比的心靈上的享受,她非常地珍視和迷戀這種享受,這也是她為什麼學業再緊也不放棄練舞的最主要的原因。
十七歲的葉莎早已出落成一個楚楚動人的大姑娘。
大家都說:葉莎是美女。
但是對於美麗葉莎並不沾沾自喜,她覺得女孩子除了美麗之外還要有內涵,比如蘇眉。大大方方也很重要,比如倪蔚佳。葉莎很幸運有這兩個女生做自己的好友,她是到了高中才和她們成為好朋友的。十六歲那年葉莎作為特長生被招進了江中,江中是江城最重點也最有實力的中學,進了江中就等於進了大學的校門。在那年秋天的校節術節上,葉莎的獨舞《鼓女》幾乎震住了全校所有的師生,大家都記住了葉莎這個名字。那陣子,她幾乎天天能收到男生們寄過來的情書,上麵寫滿了各種各樣稱讚和仰慕的字眼。不過葉莎都不在意,她最記得的倒是蘇眉對她說:"在這之前,我真不知道一個女孩舞蹈起來竟可以是這麼的美!"
女孩讚美女孩,聽起來更讓人覺得真實。更何況在初中的時候,班上幾乎沒有女孩喜歡葉莎,她總是獨來獨往,心事無人知曉也不想讓人知曉。
是蘇眉讓她第一個懂得友誼的美好。
那是一個很平常的清晨,她收到了蘇眉送她的禮物——一幅畫。畫上就是葉莎起舞的樣子,紅色的紗巾在葉莎的身後輕輕飛舞。蘇眉說:"看了你的舞蹈,忍不住畫了這張畫。喜歡嗎?不過說真的,你不跳舞的時候表情總是有點冷淡,沒有跳舞的時候好看呢。"
葉莎看看蘇眉笑了,她真的非常喜歡,就這樣和蘇眉成為好友。後來通過蘇眉又熟悉了倪蔚佳,倪蔚佳有一幅天生的好嗓子,葉莎很喜歡聽她唱歌,也喜歡她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天天跟她在一起,葉莎覺得自己也開朗了不少。
相對於別的女生,葉莎是太文靜了一些,不過媽媽說:女孩還是文靜一點好,沒有那麼多的麻煩事。在這個古老的小區裏,葉莎是媽媽和爸爸的驕傲,大家看到爸爸媽媽都說:"你們家莎莎將來會有出息,你們就等著享她的福吧!"
"我們哪要享她的福啊,"葉莎爸爸說:"隻要她將來過得比我們好我們就滿足嘍。"葉莎爸爸在老區的一所小學做教導主任。學校不大,學生不多,校舍也很簡樸。但在這一帶爸爸教書出了名,常常有人把孩子送到家裏來讓他輔導。爸爸對那些孩子很和氣也很有耐心,一道題可以來來回回講十次也不嫌煩。
沒事的時候,爸爸就是坐在家裏看看書或是和女兒聊聊天,很少出去玩。不像倪蔚佳的爸爸整天在外賭錢,更不像蘇眉的爸爸,一走就了無音訊。雖然家裏的條件不如兩個好友,但是葉莎覺得自己是她們中間最幸福的一個。
不過,在這片老區裏,最有名的不是葉莎,也不是葉莎的爸爸。而是葉莎的鄰居——大名鼎鼎的作家朱爾。
朱爾家比葉莎家大多了,是兩層的小樓,院子裏長滿了各式的草和不知名的小花。盡管從不打理,也不見破敗。在葉莎的記憶裏,朱爾總是很孤獨地守著那幢老屋。聽說他家裏的人都出國了,不知道為什麼朱爾沒有跟著出去。一個人過著亂七八糟的日子,扣子掉了,就拿過來給葉莎媽媽訂。媽媽做了好吃的,也會吩咐葉莎送過去。媽媽對葉莎說:"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朱爾的媽媽可沒少幫我們,人不能忘恩負義。"
朱爾比葉莎差不多大十八歲,葉莎叫他朱叔叔。葉莎小時候朱爾常常買氣球給她玩,一買禮物就是氣球,不會換花樣。爸爸和朱爾下象棋,葉莎就在一旁替朱爾加油,因為朱爾贏了,葉莎又可以有氣球玩了。玩膩了,就當足球踢,誰搶到就放到腳底下踩,踩得砰砰砰的,很開心也很過癮。
葉莎是大了點才知道朱爾的愛好不是下棋,而是寫小說和散文。一開始朱爾隻是在報刊雜誌上發一些文章,直到二十八歲的時候才出了他的第一本書。那一年葉莎十歲吧,還不懂什麼叫小說和散文。隻記得朱爾把書拿過來送給爸爸。爸爸很開心地說:"你終於等到這一天了,我們來好好慶賀一下!"
媽媽做了很多好吃的,一邊吃一邊對朱爾說:"你也該找個老婆了,成了家立了業有個人照顧你也好啊!"
"是啊!"葉莎也在邊上插嘴說:"朱叔叔你找了老婆就不用老是麻煩我媽媽給你訂扣子啦!"
朱爾哈哈大笑,摸摸她的頭發說:"叔叔娶了一隻鋼筆,別的女孩不會再嫁給我了。"
朱爾走後葉莎就問爸爸娶了一隻鋼筆是什麼意思,爸爸說:"這就是比喻,他把筆比喻成她的老婆,說明筆對他的重要性!"
葉莎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後來朱爾書越出越多,人也越來越有名氣,電視台來為他做專訪,還特別采訪了爸爸,讓一個老鄰居談談對他的印象。爸爸發揮得很好,在鏡頭前不慌不忙,妙語連珠。一家三口坐在沙發上看節目播出的時候朱爾也進來了,對爸爸豎起大姆指,這回他換了新的禮物,給葉莎帶來一個新書包。
葉莎念中學了,每天要走很遠的路去上學,朱爾對爸爸說,讓她學騎車吧,你們早上沒空,我帶著她去上學,反正我不坐班,時間機動。
"怎麼可以麻煩你,"爸爸說:"你現在每分每秒都在為人民群眾創造精神財富啊!"
"我表現好一點可以多蹭幾次飯吃吃麼。"朱爾說:"我算計得好著呢,送莎莎,也可算是晨練,天天坐在書桌前,骨頭老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