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很少看見幸福的人,也許一個也沒見過,但我們卻常常被一些心滿意足的人深深地打動,這就是最讓我們感到滿足的事情。我認為,這是潛意識在我們內心深處產生的一種自然結果。幸福並不具有外表的標誌;要想認識它,就得看透一個幸福的人的內心世界,而滿足感則是洋溢在眼睛、舉止、聲調和姿態中的,似乎可以傳遞給每一個目睹者。
古代有個書法家,一練書法就入迷。一天,他正在練書法,妻子送來了蒜泥和饅頭,他立即狼吞虎咽了起來——就這麼蘸著墨汁吃著饅頭,一邊吃,一邊繼續津津有味地練著。
怪!滿嘴墨汁,他怎麼就一點兒也沒有覺察呢?
現實裏,我們是否注意過小女孩兒玩布娃娃的情景?盡管那布娃娃早就被她玩兒髒了,一點兒也不漂亮了,可那一心一意當著“媽媽”的小女孩兒,卻並不在乎,就這麼聚精會神地玩兒著。
原來,是癡迷使他們進入了一種叫做“幸福”的生命狀態。
所謂幸福,不就是一種全身心投入時的感覺嗎?
每個人的人生就似一條無限延伸,而又充滿了崎嶇和憧憬的小路,它誘惑著我們不甘寂寞,顯露出帶有征服欲的攀登本性。
正因為如此,我們天生才富有了激情,和無限燃燒的火焰。
人生猶如一本書,愚蠢者草草翻過,聰明人細細閱讀,為何如此?因為他們隻能讀它一次。
智慧點撥:生活,不是夢,而是由我們自己托起的一片晴朗的天空;生命,不是一個玩笑,而是一次莊嚴而神聖的旅程。
從一件事中,看自信,從自信中看人生。
幸福在此春暖花開
(一)
人生的幸福,不在於被愛,而在於全心全意地愛別人。隻要做到這一點,你就會覺得自己是個幸福的人。
關於渴望,似乎成了現代人一種追求時尚的潮流。如何讓自己的渴望有所突破和別出心裁,是決定你能否成為一個贏家的資本。所以,當我們決定與樹為鄰居時,我們本身就比別人超前了一步,也就是比別人先贏了一步,至少在心態和環境上占了上風。
如果你可以把家搬到“樹”的隔壁住,那麼你們家就不止有樹這麼一個鄰居。你們家會有斑鳩、畫眉及各種鳥兒做鄰居。當然,螞蟻、蟋蟀等都可能是你家的鄰居。
隻要你們家有樹做鄰居,那你們家就會擁有清新的空氣、陽光晨露和綠色的光顧。這樣,你的家便成了一個可以供你享受的自然家園。
如果你家的隔壁住著一家樹,鍾表店就要抗議了,因為你們可以把時間統統砸掉,把表統統砸掉,讓鳥改朝換代叫你起床,這樣總比讓“躲在玻璃盒子裏偷偷吃你的時間”要好得多。
另外,你也許一開門會有一棵年輕的樟樹來跟你握手,同時也許會有一隻斑鳩在不懷好意地吵著,說你胡子沒刮幹淨。如果你家住在樹的隔壁,那麼走路要小心,因為你會不小心擾亂了蝸生哲學家的散步,以及頭頂上鳥族的辯論大會……
花不僅是自然界中一種美的化身,更是我們人類最寵愛的“朋友”。
一個愛花的人,不僅是對美的尊敬,更能得到花的回報,那就是他可以從付出中,得到花所吐出的香和豔麗。
花,說起來是一種很敏感的植物,隻要稍微照顧不周,它就不會開出令人滿意的花。但是,隻要你能夠耐心地找出它的各種任性的要求,盡量而細心地滿足它的這些要求,它就會盛開出又大又好看的花朵,讓你欣喜不已。
由此可以想到:人生何嚐不是如此?生活中,我們不僅看花、欣賞花,還要成為花。
花想衣裳,雲想容。人生亦然?
飄蕩在大地上的雨是一種自然現象,是誰也不能阻攔的神來之“筆”,而如果一個人心裏落起了雨、下起了雪,那他是否就會明白什麼叫做淅淅瀝瀝的纏綿。人的一生會有許多牽掛,但有一種牽掛是永遠不被陽光嗬護的,那就是想你,隻能在雨裏,在雨裏想你是一首詩是一份情是一種浪漫,是一縷剪不斷理還亂的思念。
有雨有雪的日子,不是天空在下,而是心在敲擊靈魂。
花有一種“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奉獻精神,正是這種偉大,才博得了我們人類對她如此地欣賞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