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旱魃(1 / 2)

這個時間段,本來就比較冷清的鄉村公路上,車變的更少了,公路兩旁的莊稼地,也沒有多少村民在裏麵忙活,估計都回家準備晚飯了吧。車又經過了那片很大的水庫,這是我從小到大見過的最大的水庫,比我們村的足足大了四五倍,這應該是供應伏虎這一片人種莊稼用的吧,我總感覺在記憶裏似乎來過這裏,從模糊的光線來看,那時不是白天,也不是晚上,似乎還有一些人在飄蕩。想不起來,我又把頭望向了車裏,“她們怎麼還踮著腳?難道這樣不累麼?”我疑惑的看看她們,她們對我微微一笑,還以為我在向她們打招呼呢。

到蒙子埡這段路,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中間還要經過柳驛,柳驛和小元一樣,也是一個鄉,感覺他們這個集市似乎還比小元的大一點,不過我每次經過的時候都是早上或下午,人流都不是很多,遠遠沒有小元熱鬧,幾十米長的一條街道,學校就修在街道的一頭,我們的車經過的時候還有進進出出的孩子,看來他們比我們放學還晚啊。我再次瞟了一眼她們倆,發現他們也在望著車窗外,臉上一片寧靜,似乎是在回憶什麼事。過了柳驛這一段,有好多山,在這個季節的山是最美的,因為正是野菊花開的最茂盛的季節,滿山的金黃,人走進去似乎就到了花的海洋,不知為什麼,一提到野菊花我就想起了雪梅,似乎隻有她的性格才能配得上這種野性,尤其是她拳頭伺候劉華的那一幕。

過了民河的這座橋,前麵就是蒙子埡了,民河是完全用一塊一塊的石頭累積起來的,當年第一眼見到的時候,我就在想,這得用多少人力,財力,才能修出這樣的一條河啊,可以站人的斜麵,還有隔一段一道的石梯,無一不說明當年設計者的精雕細琢,多少年的風吹雨打後,這些石塊僅僅是曬起了一層皮,這麼多這種質量的石塊到底是從哪找的啊?小時候的謎現在仍然沒有解開,因為我也忘了問老一輩的人,而他們也沒有提起。

“劉凱,下車了!”林姿的喊聲驚醒了我,我從考慮民河是怎樣建成的的問題中回過神來,再望望窗外,前麵就是蒙子埡了。“哦!這麼快啊。”我感歎了一下,然後想想自己帶了哪些東西,收拾好準備下車。快到前麵三岔口的時候,我喊了一句:“師傅,有下!”車一個急刹,人們都向前傾去,但林姿她們姐妹倆卻沒有什麼動作,我在前傾中慌亂的抓住了林姿的手臂,有點冰涼,見這情景,她馬上扶住我:“小心!”我有點尷尬,臉有些發燙,隻是小聲的說了一句:“謝謝!”然後在心裏想,可以摸到肉,那就不是鬼了,傳言鬼魂隻有一個影子,而沒有實體的。我先下了車,然後轉身等她們倆下來,售票員有點疑惑的看著我:“小兄弟,你還有什麼東西落車上了麼?”我很奇怪她怎麼這麼問,沒見著我在等人麼,但還是感激的說:“沒有啊!”這麼一問一答中,林姿林麗已經下車來,“那你還看車裏麵幹什麼?”售票員的聲音再次響起,我看看她倆,朝售票員調皮的一笑:“沒什麼!”聽我這麼一說,售票員朝司機吼了一聲:“人下完了,走了。”車本就沒熄火,這一聲之後,便開動起來,越來越快,一拐彎,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中。

三岔路口上隻留下我們三個了,光線已經變得比較暗,我問她倆:“你們家住哪兒啊?”這次是林麗開口,她指了指不遠處:“那!”我看了看那個位置,似乎是在蒙子埡旁邊一點,其實這個三岔口離蒙子埡還是有一段路的,見是如此,我提議:“那我們先一起到蒙子埡再說?”林姿白了我一眼:“本來就是嘛,你看這裏還有別的路?”我幹笑兩聲,然後一起向蒙子埡走去。多麼熟悉的地方啊,還有這種暮色的環境,我能感覺到一種溫暖,來自靈魂的,就像幾年前我曾經來過這裏一樣,暗暗的光,但能看清一切,還有一些走動的人。

我和林姿一路聊著,林麗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我似乎聽到有人在念一首童謠:“高高山上一條藤,藤條藤頭掛銅鈴,風吹藤動銅鈴動,風停藤停銅鈴停。”這個聲音似乎在近處,又似乎是從老遠的地方飄過來,我四下望望,才看見是林麗的嘴唇在蠕動,便瞪著她說:“我還說這都快到晚上了,是哪個小孩還在唱兒歌呢,原來是你啊!”林麗對我笑笑:“好聽不?”我細細體會了一下:“好聽是好聽,怎麼從你嘴裏念出來有點陰森的感覺!”她突然笑出聲來:“哈哈,要的就是這種感覺!”我被她弄得不知該說什麼,便看看周圍,望到蒙子埡壁上的那口井時,不禁多看了兩眼,然後說:“蒙子埡到了,你們從哪兒走?”林姿指了指旁邊的一條小路,我指了指山上:“我走那,那就這樣吧,下周見!”她們倆向我擺擺手,算是再見,我笑笑,轉身向山上衝去,心想:“這麼晚了,還是跑快點吧,不然回家肯定黑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