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每個人都生活在他人的關愛之中,都應當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前行。感恩是一種人生境界、精神風貌、工作作風和生活態度。
給陌生人依偎的肩膀
給你寫信,就是在我孤單的時候,想象著依偎在你的肩膀旁邊。然後靜靜地讓你聽著一個頭發蓬亂的弟弟。一點一點地訴說遭遇。
好像好多次了,我都收到來自山西某鎮煤礦的信件。我不知道寫信的是誰,因為他給我的信件從來不留姓名。我也不知道他為什麼給我寫信,因為在他的信中除了談煤礦的生活,很少涉及我。然而可以推測到的是,他應該是我的一個讀者朋友,因為他在信中提到去鎮上唯一的書報亭買雜誌的細節。或許,他在某本雜誌上看到了我的文章,並在文章後得到了我的地址,於是就有了他的來信。
那應該是一個不大的煤礦,下井的條件並不好,也處處充滿著危險,他經常提到巷道深處的寂寞和黑暗,還有冰冷的石頭以及不溫暖的煤炭。冬天的時候,常常是在井下幹得渾身汗濕透,然後一出井口,衣服便硬挺挺地附著在身上,再下井的時候,還是這身衣服,再涼冰冰地穿著下到井下去。生活是艱苦的,然而更貧乏的是精神生活。從初中畢業輟學打工後,他一直保持著看書的習慣,僅有的幾本書幾乎都翻爛了。礦工們常常聚在一起胡侃一些葷段子,他不願聽就獨自一個人坐在工棚後邊的山梁上,望著對麵的大山發愣。我很想寫信安慰安慰他,那年高考落榜,我曾經在大同打過工,我知道一個讀書人在那種境地裏的落寞、無助和內心的荒涼。然而,我不知道怎樣聯係他,因為他沒有留下姓名。難道他隻是需要這樣一個單程的傾訴,把內心的一切鬱悶、煩擾、落寞全部寫出來,交給我看。或者他隻是把自己的內心交給一棵樹,一塊石頭,一朵飄逝的雲彩,一陣淡然的風,然後以信的形式寄出去,寄給樹,寄給石頭,寄給雲彩,寄給風,而我隻是一個輾轉者!
然而,我還是想寫封信給他。因為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段裏,在人生最重要的路口上,需要有人幫他一把,否則他會少了奮進的勇氣,極有可能被生活磨掉了銳氣,而最終落至平庸的境地,像他周圍的人一樣。有一次,我試著撥打了他所在地區的114台,查到那家煤礦的電話。我稀裏糊塗地說了半天要找的人,事實上我根本說不清楚,他似乎也沒有聽清楚,嘟囔了一句就“啪”的一聲把電話給掛了。這唯一的希望也斷了。
後來,好久的一段時間,沒有他的信。我以為我們的緣分就此結束了,我想他也許流落到了另一個不知名的地方去了,也許正應了我的某種預料,他連寫信的心思也沒了,被渾濁的生活完全地吞沒了。然而,沉默了一個月後,我又收到了他的信件。他在信中說,這一段時間,他和領班的鬧了意見,差一點打了架,礦上說不想要他了,周圍的礦工也嫌他不合群。
他說:“礦上不收留我,我收留我,誰都不要我的時候,我也要我。”他還在信中談到:有一次礦上接到了一個河北的長途電話,說要找一個寫信的年輕人,我沒告訴他寫信的人就是我。但是我猜想那個打電話的人該是你,我也希望是你。你知道嗎?那一天,我很激動。其實,我一直沒有什麼奢望,我隻是希望你收到信的時候,認真讀就是了,我很希望能有一個像你一樣的哥哥,給你寫信,就是在我孤單的時候,想象著依偎在你的肩膀旁邊,然後靜靜地讓你聽著一個頭發蓬亂的弟弟,一點一點地訴說遭遇。
哦,親愛的弟弟,、這一封信,你才讓我徹底地弄清了事情的原委。讓我高興的是,你並不缺乏堅強,你說誰都不要你的時候,你也要你。這讓我很放心,我也希望天底下所有像你一樣在困難中掙紮的人,都有著這樣一份堅強。這一封信,你讓我明白了,靜靜地去傾聽別人的訴說,有時候也能給孤單無依的人以依偎的肩膀,我知道了,有一種幫助,其實需要的並不多。有時候,你盡可什麼也不拿出來,隻要默默地,亮出你的肩膀,一個在尊嚴中活著的人,就得到了最好的依靠。
感恩箴言
奉獻很偉大,也很簡單,有時候你隻需要一個靜靜的傾聽、一種默默的支持就足以給別人最有力的生命支撐。每一個人都有肩膀,每一個生命都需要依靠,當我們都能無私地向身邊的人亮出肩膀的時候,世間便充滿了愛與感動。
裝滿愛的銀行卡
那天掛斷電話後,她跑到無人的地方,握著那張銀行卡流了半天淚。
她10歲時母親因病去世,13歲時開長途貨車的父親在一場車禍中喪生。從此,她跟著二叔一家生活。她是懂事的女孩,學習成績不錯,待人有禮貌,每天盡可能幫嬸嬸做家務,輔導堂弟學習,決不給大人添一點兒麻煩。
日子一天天過去,18歲那年,她終於如願以償考上心儀的大學。可拿到錄取通知書後,她突然對二叔說:“我不想去上大學了,想盡快找份事情做。”二叔家並不富裕,開出租車的二叔一個月隻有1000多元收人,
嬸嬸是做家政的,月收入也就五六百元,要供她和堂弟兩人吃穿上學,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她想,自己若上大學,光學費就是一筆巨大的支出,叔叔嬸嬸養她5年,這已讓她感激不盡,怎麼能再給他們增加負擔呢?
二叔聽到她的決定後大吃一驚:“人家想考還考不上呢,你考上了卻不讀?哪有這樣的道理!”見她沉默不語,二叔笑了:“你是不是怕我們拿不出你上大學的費用?錢的問題,你不用操心。你父親出車禍後,人家給了6萬元補償費。那也算是你爸媽給你留下的一筆遺產吧。這筆錢一直由我們保存著,一分錢也沒動,專供你上大學用。”
“真的?”她一陣驚喜,用探詢的目光看著嬸嬸。嬸嬸看看二叔,點了點頭。
二叔還拿出銀行卡來讓她看,說所有的錢都存在裏麵。她懸著很久的心徹底放下了,她又恢複了以往的自信。前往大學報到時,二叔為她辦了一張銀行卡,說好每個月按時往卡裏給她打入生活費。
一開始,她在大學的生活過得很節儉,她把自己每月的消費定在400元以內。她認真算了一筆賬,如果在生活上節約點兒,4年大學讀下來,父母留下來的那筆錢不僅夠用,還能省下一些。她大學畢業時恰好趕上堂弟進大學,她要把省下來的錢給堂弟做學費,也算是她對叔叔嬸嬸養育之恩的一點報答吧。
可是不到一學期她就發現,在繁華的都市裏,每月400元根本不夠用,除了吃飯,還有其他花銷,比如買件好點兒的衣服、買個像樣的背包、買支同宿舍女生都有的口紅,400元常常讓她捉襟見肘。她最想買部手機,大學裏活動多、朋友多,有手機聯係起來會方便些,可買手機需要那麼多錢呢……猶豫了好一陣子,她還是打電話給二叔,講明了自己的意圖,請求二叔多打點錢到她的卡裏。二叔沉吟了一會兒才說:“你走之前,我就應該想到大學生和中學生畢竟不同。你放心,過幾天我就把錢打到你的卡上。”
一星期後,二叔將錢打到了她的銀行卡上。不久,他又專門打電話詢問錢是否夠用。電話這頭,她說:“叔,以後每個月給我打300元到卡上就夠了。我找了一份兼職,每個月可以掙好幾百元呢!”她沉穩的語氣讓二叔感覺有些奇怪。二叔堅決不讓她做兼職,說能保證她的生活費,她隻要好好讀書就行了。她笑了:“二叔,我這是為以後畢業找工作做準備呢。沒兼職經曆,以後找工作難啊!”
再後來,她又告訴二叔,說她獲得一等獎學金,加上兼職的工資,生活費已足夠了,不用再給她的卡打錢了。爸媽的遺產就放在叔叔嬸嬸那裏吧。堂弟考上大學了!剛從大學畢業的她特意趕回二叔家為堂弟祝賀,一家人吃過午飯,她掏出一張銀行卡交到堂弟手裏:“小弟,這裏麵有7000元,錢雖不多,卻是姐姐的一份心意。你收下做學費吧。姐姐已經工作了,
以後你每個月的生活費也由姐姐來承擔。”二叔吃驚地看著她說:“你才畢業,哪來這些錢?再說,弟弟也應該由我和你嬸嬸養,怎麼能讓你出錢?”說著堅決將那個銀行卡塞回她的手中。她笑著問:“叔,你忘了我父母給我留下一筆遺產嗎?”二叔愣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看著她,結結巴巴地說:“是啊,可那畢竟是你的錢啊!”她眼睛濕潤了:“二叔,你和嬸嬸就別騙我了。我早就知道我爸媽根本沒什麼遺產,所謂的遺產都是你為了讓我安心讀書編出來的……”
原來,那一年二叔將買手機的錢剛寄給她,她就接到姑姑打來的電話。姑姑生氣地說:“你這麼大了,怎麼還不懂事?你二叔供你上學已經很不容易。這次為了籌集你的學費,又借了一大筆債,你居然還讓二叔給你買手機。你怎麼好意思向二叔伸手!”她吃了一驚:“我爸媽不是給我留下一筆錢,暫時由二叔保管嗎?”姑姑驚詫不已:“你爸媽啥時候留了一分錢給你?你媽媽生病花光了家裏的積蓄,你爸爸那次出車禍是因為違章駕駛,根本沒得到一分錢賠償……”那天掛斷電話後,她跑到無人的地方,握著那張銀行卡流了半天淚。
感恩箴言
溫暖一生的愛,是一種值得感謝並回報的情感。它沒有形體,也沒有顏色,永遠也看不見、摸不著。它隻是一種感覺,是人與人之間的默契,它因我們的體驗而存在,因我們的珍藏而永恒。
還我一束木槿花
每年夏天,母親的墳墓周圍就開滿潔白的木槿花。成群的蝴蝶在木槿花上翩躚起舞。美如夢境。
5歲那年,我的右腿忽然腫了一塊,痛得我成天直哭,母親馱著我,去了廖醫生家。
廖醫生是一個老中醫,退休在家,開了一個小診所。看了我的腿,他責怪母親:“你真憨,再晚來兩天,你兒子的腿就廢了。”
母親說:“我原以為娃兒的腿不要緊。”
廖醫生發了火:“還不要緊,你兒子得了骨髓炎,骨頭一發黴,就得截肢。”
母親再不敢出聲了,眼圈卻紅了。其實,不能怪母親,父親去世後,母親為一日三餐發愁,哪有閑錢為我治腿?
“廖醫生,我娃兒的腿能治好嗎?”
得到肯定的回答,母親的臉色好了許多,片刻之後,母親又是一臉的陰雲,她的口袋裏隻有兩元多錢。
廖醫生在我腿上敷了草藥,拿紗布纏了,又拿出兩服中藥,說:“中藥每天煎三次,兩天後,再來換藥。”
母親顫聲地問:“廖醫生,多少錢?”
廖醫生說:“5元錢。”
母親的臉紅了,不安地說:“廖醫生,我身上的錢不夠。”
廖醫生說:“你有多少就拿多少吧。”
母親掏出一個塑料袋,把裏麵的錢全部倒在桌子上,說:“隻有2.65元。下回再補。”
廖醫生爽快地說:“行,啥時有錢啥時給,不急。”
母親在村裏四處借錢,但沒借到一分錢。那時,村裏人的肚子都填不飽,沒啥閑錢,再說母親已經欠了不少債,誰還願意借給她?母親沒借到錢,但我的腿不能不治,母親隻得拎了8個雞蛋,去廖醫生家。
那時,雞蛋很便宜,8分錢一個。
廖醫生生氣地說:“你這是做啥?拎回去。”
母親鼻子一酸,眼淚就掉了下來:“廖醫生,我實在沒辦法……”廖醫生的眼睛也濕了,安慰道:“好,你這雞蛋,我收下。錢的事,不用急,我不缺錢用。”
去了廖醫生家裏幾次,母親欠了廖醫生28元錢,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再去廖醫生家裏,母親把家裏唯一的母雞,帶到廖醫生家裏。廖醫生說啥也不肯收:“你這隻雞我哪能收?你家的鹽錢,就是從這雞的屁股裏摳出來的。”
母親哀求道:“廖醫生,你就收下吧,你收下了,我心裏好受些。”母親說著,聲音又變了調,淚水淌了下來。廖醫生拗不過,說:“那好,我收下就是。但這雞我不能白要,就算我買你的,10元錢。”
那時,一隻雞最多隻賣四五元錢。母親說:“這雞不算錢,是我送你補身子的。”廖醫生拿出10元錢,說:“你拿著,我知道你用錢的地方多,欠我的錢,一點也不急,十年,二十年後還都行。”
母親說啥也不接廖醫生的錢。
回到家裏,母親拆紙包,給我煎藥,裏麵竟然放著lO元錢。當晚,母親去了廖醫生家,把10元錢從門縫裏塞進去。兩天後,按廖醫生的吩咐又該去他家,母親不想去,問我:“你的腿好些了嗎?”
我說:“好多了,已經能走路了。”說著,我下了地,一走腿鑽心地痛,
額上沁出了汗。
母親說:“菩薩會保佑我們這樣的苦命人。”
這一天,廖醫生竟然找上門了。廖醫生見了我的腿,把母親狠狠地訓了一頓:“你是拿你兒子的腿開玩笑,如果你兒子的腿廢了,有你後悔的!”
母親不出聲,隻是默默地流淚。母親燒了火,要給廖醫生下麵條。廖醫生說,他已吃過飯了。
後來,廖醫生見了我家門前的木槿花,驚喜地說:“啊,你這裏有這麼多木槿花。”
廖醫生對母親說:“這些木槿花都是錢,一兩木槿花值兩元錢。木槿花是一味好中藥,能治病。”
“木槿花真能賣錢?”
廖醫生望著一臉驚喜的母親,說:“騙你不成?你摘了這些花賣給我。”
母親高興地答應了,拿了籃子,把木槿花摘下來。
廖醫生拿秤一稱,竟有1斤,廖醫生說:“好了,你再不欠我的錢了。”以後,母親馱著我去廖醫生家,就帶一點木槿花。母親不但不給廖醫生錢,廖醫生反而給母親一點錢。
不久,我的腿好了。第二年,廖醫生去世了,母親很傷心,買了冥紙、冥香,去了廖醫生家,母親哭得很傷心。
後來,廖醫生的兒子告訴母親一個秘密:木槿花根本不能做中藥。母親“哇”地一聲,哭了起來:“我的大恩人呀……”
後來,母親去世前,拉著我的手,說:“兒呀,我死後,在我的墳墓周圍栽一圈木槿花。”
每年夏天,母親的墳墓周圍就開滿潔白的木槿花,成群的蝴蝶在木槿花上翩躚起舞,美如夢境。
感恩箴言
世間最深最無私的愛,是那種從不奢求回報而又在默默為你付出的愛。一個人偶爾做一件好事不是很難,難的是一生都在為別人奉獻。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愛總把無私的情感隱藏於一種無聲無息的行為之中。
走不出你的懷抱
為這鍾聲,我也要拚全力活出個像樣兒的人生。回報生我養我的小村,回報我殺身割肉也報答不盡的父老鄉親……
我過去教過的一個學生來看我,說:“老師,你那麼愛寫東西,給你提供個素材,你寫寫我們寢室的貧困生工大川的故事吧。特感人!”說完便給我講了下麵的故事。
張小川來自陝北農村。他是打著兩個蛇皮袋子來學校報到的。他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鞋子全是他媽媽給做的。他的蛇皮袋子裏裝的都是些奇奇怪怪的東西,除了大棗、柿餅、果幹之外,還有幾十副繡花鞋墊,幾十個用白線鉤的衣服領子,三副用舊毛線編織的手套,此外,還有兩個手指粗細的花花綠綠的筒狀編織物,我們好奇地問他那是什麼,他操著濃重的鄉音告訴我們說:“這是筆套,裝鋼筆用的。”——暈!後來我們得知,他是他們村子裏恢複高考以來考上的第一個大學生。
錄取通知書一到手,全村都沸騰了!家家戶戶都擺了慶賀宴宴請他。“到了快要動身的時候。”他說,“我一頓飯要串四五家。在這家吃個丸子,到那家吃片肉。不去可不行,不去人家會說你瞧不起他,會惱的。”我們聽了,覺得特別震撼。
更讓我們震撼的事兒還在後頭呢!他們村子裏幾乎所有的人家都登門來給他送了禮物,就是我們看到的那些吃的、用的東西。有一個住在破廟裏的光棍漢老劉頭,也讓人捎來了話,說是吃過晚飯要送給張小川個“念想兒”。張小川的父母知道老劉頭是全村最窮的,送不起什麼禮物,就讓捎話的人又捎了個話回去,說他的心意大川心領了,就別再費心送什麼禮物了。吃過晚飯,老劉頭沒有來,張小川的父母以為他打消了送禮物的念頭了,心裏的不安也就隨之消散了。
後來,他們一家人正圍坐在一起閑聊,突然聽到從破廟的方向傳來了鍾聲。開始的時候,誰也沒有太留意,但是,那鍾聲響起來竟沒個完。張小川和他的父親想去看個究竟,便一起往破廟的方向走去。路上,他們碰到了許多和他們一樣好奇的鄉親,大家互相探問著,但誰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便結伴往破廟的方向走。快到破廟的時候,他們發現那裏早站了黑壓壓的一片人。
“張小川來了!”人群中不知誰這樣喊了一句,於是,所有的人便都把臉扭向了張小川。
張小川蒙了,說:“我——咋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對他說開了:“人家老劉頭是為你敲鍾呢!”“他太窮了,拿不出什麼東西,隻好用這法子表表心意。”“六百六十六下,老劉頭說要送你個六六大順啊!”
張小川跟我們說,當時,他的眼淚一下子就掉下來了。他說:“那是一口沉重的老鍾,撞起來挺費勁的。應該說,老劉頭是賣著老命在為我撞鍾啊!這就是我們村子裏的人,樸實得像一團泥,熱情得又像一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