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傳承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曆史,是我華夏民族的文化根基,據考古及曆史文獻記載,遠古時期中華民族的祖先為了生存,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堅強的克服困難與複雜的大然接觸,通過觀察晝夜交替,四季變化,日月星辰的運轉,太陽的日出日落,月亮的陰晴圓缺,大自然的變化,發現人事物的生老病死,花開花落,潮起潮落山川河流循環不息周而複始,這種有規律的變化從而預測未來要發生之事。《易》曰:“伏羲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天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伏羲就是中國文獻記載中的最早的智者之一,生於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他對大自然的規律變化用他發明的八卦來表示,八卦用“—”表示陽用“--”表示陰,代表了自然界的一切,太陽與月亮,天與地,男人與女人,夏季與冬季,春季與秋季,熱與寒,濕與幹等等就是事物的陰陽代號,用三個陰陽符號組成八組成八卦,從而產生乾天,坤地,坎水,離火,震雷,艮山,巽木,兌澤用來解釋天地萬物的演化規律。
伏羲創作八卦後易經三大體係《歸藏》,《連山》,《周易》隨之出現,其中《歸藏》,《連山》易已經失傳,查閱史書考古資料作者上不明確,隻有《周易》保存到現在,是周文王根據伏羲的八卦道理,吸取了其中的精華,創立了後天八卦。周文王姓姬名昌(前1152年―前1056年),是當時商朝的西部諸侯國首領西伯侯在位50年,建周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曆史上的一代明君。據《史記》商代末期,國君紂荒淫殘暴,上下怨恨。而西部的諸侯國在西伯姬昌的治理下,日益強大。這引起了殷紂王的疑慮。恰在此時,“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熹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強,辯之疾,並脯鄂侯。西伯聞之竊歎。崇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裏”。記載當時商末因崇侯虎向紂王說壞話挑撥離間,周文王遭荒淫無道的殷紂王********,被囚獄中達七年之久,他強忍悲憤,人生遇困苦坎坷,潛心研易,將伏羲八卦重疊產生六十四卦並作卦辭爻辭,後得釋歸。西伯侯姬昌出獄後下決心滅掉商朝,就快大功告成之時姬昌卻病逝。其子姬發繼位滅了商朝建立周王朝,並追尊姬昌為周文王。。約300年後春秋時期,一代聖人孔子又繼承了周文王先人的事業,為《周易》校訂並加上十篇注解。他的解注叫《易傳》,又稱《大傳》,共7種10篇,《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係辭傳》上下篇、《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從漢代起,人們又把孔子的《易傳》稱為《十翼》。
《易經》原創作者的目的就是用來預測推理的著作,就是對未來人事物態的發展進行預測。《易傳·係辭上傳》的第11章,原文為:“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以陰陽變化來說明宇宙萬物的一切有規律性發展現象,反映了世界產生、發展、變化的過程,從中明白萬物運動變化的道理。它通過八卦符號來表示天道、人道、地道的變化規律,為的是把握人生立身處世之本,用以趨吉避凶。在原始社會,當時社會生產力十分低下,人類不能理解自然災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旱澇、病亡等等並不能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因此認為自然現象的背後有神靈在操縱。而有一部分人以伏羲為代表的智者因為對自然的觀察思考力不同認為一切自然變化都是有規律無論是自然界或者是人類社會,都有其自身的發展周期和循環規律,八卦就是宇宙間萬事萬物抽象的高度概括。用來啟示人們並不是什麼神靈支配世界,用八卦八個陰陽符號來推測未來,趨吉避凶,改善生活。後來周文王被囚禁遇難,開始研究易經參透了人命中的禍福吉凶,自己命中遭有此劫數,但並不因此悲觀,易經激發他堅強樂觀麵對。當時昏君殘暴,朝廷小人當道,人剝削人的社會,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他在當時環境下作出周易,目的就是用易來指導君王實行天道仁政,為人處事與中正得位,明察事理,決策大事,推演未來,謀求安吉,避開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