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當他快回到村子的時候,他看見陶嵐在村子口的河邊等他。他快步走上前去,抱著陶嵐在她肩上傷心地哭泣,像一個受了委屈的孩子,陶嵐緊緊地抱著他……
天漸漸暗了下來,對麵的大堡子山上已經掛著一輪圓月,河邊的草叢中耐不住寂寞的青蛙和螞蚱在比賽叫喚。陶嵐和楊如風緊緊依偎在一起,坐著。我們不會忘記三個月前,他們就是在這個地方表白,在這個地方深情相擁的。
等到白天的餘熱下去後,他們才往回走去。楊如風回到家裏就抱住被子睡了。
家裏早就聽說這個事了,下午放學回家的孩子早就把楊老師不教學的事情在全村傳遍了。楊泉夫婦平靜地接受了這一事實。
對於楊如風來說,這雖然不能代表他就失業了。但是,他和那裏的一切都有了感情,心理說不出的難受。楊如風的難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就如你明明知道結果是那樣的,但是又不期望這個結果早一點到來,就如明明知道兩個人不能在一起,還在痛苦地追求,結果這種追求就給雙方都帶去了痛苦。楊如風此刻的心理麻亂的很,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這一天這麼快就來了,雖然他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但他也曾有過僥幸心理:如果近一兩年內沒有老師來,他就可以考到教師資格證。這樣一來,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給這裏的孩子教書了,他之所以這麼想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如果他在沿河中學,那自己就能和陶嵐在一起,他忽然覺得應該是考慮自己婚事的時候了,那天父親把話說開的時候,他本想著把自己和陶嵐的事情給父親說了,今年就直接把他們的事情給定下來,誰知道父親竟然不同意自己和陶嵐的事情,這讓他很痛苦。誠然父親也是為他好,希望自己過得比別人強,他也想過,如果自己和巧玲結合,也許物質生活方麵會很好,但是自己和巧玲之間總是似有似無的有什麼東西隔著一樣,這種感覺很難受,不是他看不上巧玲,巧玲漂亮,聰明,個頭高。但實際上自己和巧玲根本不是一路人,也不會生活在一起。他自己寧可選擇陶嵐也不會選擇巧玲。但是父親不同意他們的婚事,讓他不知道如何是好。別看他在BJ等大城市呆過,實際上也是一個比較傳統的人,他把孝道放在做事例行的首位,如果父親不同意自己和陶嵐的婚事,他就先不談婚事,而是應該做父母的思想工作,直到他們同意為止。他可不能做那種大人不同意,兩個孩子就在外麵先住在一起了,然後把人家女方的肚子弄大,以至於雙方父母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這種事情他可不會做。他覺得如果自己不能為心愛的姑娘穿上嫁衣,就決不會去脫她的衣服的。
從何事業上說,自己現在又“失業”了,而且家裏還有四個老人,他也還沒有想好結婚,他得等到自己手頭有資本了才能結婚。於是他就和陶嵐商量好了,今年先把他們的事情給定下來,過兩年再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