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醫學研究類文體的寫作(一)(2 / 3)

(4)規範性醫學論文寫作的規範性是醫學文體中比較突出的一種,其文體結構已達到標準化、格式化的地步。早在1978年,一些國際上主要的生物醫學期刊的編輯在加拿大的溫哥華市集會,製定了統一的投稿指南,即溫哥華格式。後來,讚同溫哥華格式的期刊不斷增多,遂成立了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ICMJE),每年召開會議,對投稿指南不斷修改充實,到1997年製定了《生物醫學期刊對原稿的統一要求》即溫哥華格式的第5版。我國於l987年由國家標準局頒布了《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GB7713--87),至今也已10餘年了。國際與國內兩個格式雖然有些差別,但基本相同。我國的主要醫學期刊都執行溫哥華格式。各家期刊對格式的要求可能有微小的差別,但無論如何,醫學論文一定要按出版者要求的格式撰寫。

6.2醫學論文的編寫格式

醫學論文的格式是寫作實踐不斷發展、探索的產物。論文的結構大體上可分為說明和議論兩大部分。說明部分是客觀地介紹論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科學假說的由來,說明研究的材料和方法,列出研究的結果和數據等,從而為議論提供充分的論據。議論部分是依據經整理的事實材料和數據,通過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思維過程,使科學假說(論點)與由材料和數據提供的論據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論點得到證明。這樣,就形成了實驗型醫學論文的“前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等結構形式和內容。它們是按照科研工作進展的時序,客觀地反映作者從產生初始意念到得出科研結論的過程,層次分明,條理清楚,符合科研的基本原則和方法,也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為了適應科技信息迅速增長和信息交流日益廣泛的需要,醫學論文格式中又增加了摘要、關鍵詞和英文摘要等項內容。所有這些格式化了的頃目,為科研成果的總結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給作者、編者、讀者都帶來了好處。

6.2.1期刊論文的格式

根據國家標準GB7713--87的規定及國內外醫學期刊的常規要求,醫學期刊上發表的實驗型論文的一般格式包括:前置部分和主體部分。

6.2.2單行本格式

醫學論文的單行本是指不在期刊上刊登而單獨出版發行的醫學論文,學位論文大多采用單行本格式。關於單行本格式的詳細說明可參閱國家標準GB7713—87,其格式大致包括:前置部分,主體部分,附錄部分,結尾部分。

6.2.3標準格式的活用

醫學論文的格式雖已標準化了,但也不能絕對化。首先,格式標準化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表達論文的內容,是為內容服務的。因此,隨論文內容表達的需要,格式是可以作適當變動的。單行本格式中的許多項目注上“必要時”,說明不必要時就可以刪去。期刊論文的格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例如:一些短篇論文,就不一定寫摘要;有些論文尚難得出最終結論,就不必寫“結論”,等等。至於許多綜合型論文和醫學軟科學論文的格式往往就顯得更為自由。

其次,國家標準GB7713--87規定的是論文和報告的共同格式,隨著具體文體的不同,標準格式中的具體要求是不一樣的。例如,GB7713—87的論文標準格式中對“正文”一項並無具體規定,實際上不同類型的論文,其正文的寫法不可能一樣,因此國家標準未作具體規定,寫作者應該根據不同論文類型來確定其寫作要求。對實驗型論文,正文應包括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等。對其他類型的論文,其具體格式還有待進一步探討。此外,論文的寫作還在不斷發展,其寫作格式也必將不斷發展變化。這就是格式的標準化和可變性的辯證統一。

實驗型醫學論文的寫作

實驗型醫學論文是指某項醫學科學實驗研究完成後寫出的總結性文章,它反映了醫學科學的新發展,是醫學論文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大多數屬基礎醫學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成果。如前所述,這類論文的撰寫,根據有關的國家標準和國際上的規定,有其固定的格式。但隻了解撰寫格式,仍寫不出高質量的論文,還必須掌握固定格式中各個部分的具體寫法。現簡要分述如下。

6.3.1篇名

篇名又稱題名、題目、文題、標題等,它位於全文之首,是論文的一麵旗幟。篇名文字雖少,作用卻極為重要。它是對全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是讀者了解全文的窗口。好的篇名可以吸引讀者,反之則可能失去讀者。

6.3.1.1寫作原則與要求

(1)突出主題讀者查閱文獻首先接觸的是篇名,並據此決定是否需要閱讀全文。故篇名必須鮮明醒目,突出論文主題,尤其是要突出論文創新和具有特色的部分,使讀者一目了然。如一篇題為《日本血吸蟲組分蛋白SjR47的大量純化、收集和鑒定》的論文,讀者一看題目就知道這篇論文的主題是研究大量純化、收集和鑒定13本血吸蟲組分蛋白SjR47的方法,其中“大量”兩字突出了該文的創新和特色之處,有別於以往實驗室條件下微量提純蛋白質的方法。

(2)具體確切篇名必須具體、準確地表達論文的特定內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範圍和深度,起到見題如見其內容的效果。切忌抽象、籠統、含糊、誇張,尤其要防止小題大做和文不符題。例如,《槲皮素的藥理作用》,題目太大,範圍過寬,像是一本專著的題目,犯了小題大做的錯誤。後根據該文內容改為《槲皮素抗輻射損傷作用的初步研究》,範圍明確,內容具體,就比較貼切。又如,《家兔血液、腦脊液經孵育後5-羥色胺的變化》,從篇名看,該文主要分析家兔血液。。腦脊液經孵育後各自5-羥色胺的變化,而實際該文是分析家兔血液和腦脊液混合孵育後5-羥色胺的變化,以探討腦出血時腦血管痙攣的機製,犯了文不符題的錯誤,該文篇名應改為《家兔血液、腦脊液混合孵育後5一羥色胺的變化》,才確切地反映了全文的主要內容。

(3)簡短精練醫學論文的篇名要反映出論文的主題.所以和其他體裁的文章不同,既不能太長也不能過短,故語言必須高度概括,反複推敲,簡短扼要,一般控製在20個字以內,最多不超過30個字。有時,用一個結構完整的標題還難以概括反映論文的主題時,也可用副標題來補充。但要盡量少用副標題,因為副標題與標題之間往往有重複之處,也不利於二次文獻的製作。此外,標題中應少用“……的研究”、“……的探討”、“……的觀察”等非特定詞,也盡量不用“漫談”、“淺議”、“試論”之類的修飾詞6例如,《強啡肽Al.13與大鼠腦出血後腦水腫關係的實驗研究》,其中的“實驗研究”完全可省略,因篇名中已寫明研究對象是大鼠,那就肯定是實驗研究,再加“實驗研究”4個字就多餘了。當然,避免標題過長的同時,也要避免過於簡短,以致無法反映出論文的主題和特色,或影響可檢索性。

(4)檢索性強 由於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和科技論文數據庫的建立,讀者檢索文獻,都將篇名作為重要內容,信息研究部門搞主題標引也都是首先從篇名著手的,故篇名應具有較強的檢索性。撰寫篇名時所選詞語必須充分考慮為主題標引和文獻檢索提供特異的實用信息,應選用規範化的名詞術語,盡量包含關鍵詞,以滿足編製二次文獻和檢索等工作的需要。

6.3.1.2擬題方法

除了按照上述原則與要求構思篇名外,具體擬寫篇名時應緊緊抓住“三要素”,即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或處理因素、觀察對象和反應效應。例如,《應用鈣離子選擇電極測定家兔自體遊離移植骨膜的成骨量》這一篇名中,包含了研究方法(鈣離子選擇電極)、研究對象(家兔)、研究目的(測定自體遊、離移植骨膜的成骨量)3個要素;又如《內皮素-1對籽小球係膜細胞內遊離鈣濃度的影響》,抓住了處理因素(內皮素-l)、觀察對象(腎小球係膜細胞)和反應效應(遊離鈣濃度)3個要素。然而,要在短短20~30個字的篇名中將3個要素都包括進去有時是相當困難的,但若能盡量遵循這一原則,就可以在突出其中一個或兩個要素的前提下擬出中意、確切、吸引人的篇名來。如《基因工程幹擾素的抗皰疹病毒效應》,雖僅包含了處理因素(基因工程幹擾素)和反應效應(抗皰疹病毒效應),省去了觀察對象(根據文中內容為Ver0細胞),但讀者對該文的中心內容也已一目了然。

6.3.1.3注意事項

1)篇名中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符號、代號、公式等。在使用常見縮略詞和符號(如CT、DNA、HBs她等)時,不必將原形詞同時列出,亦不必再寫出中文全名。以外國人名命名的綜合征或體征,一般不需譯成漢語,不加“氏”字,但如為一個漢字,則可加“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