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結束了。我和賴院長、羅主任來到心內科病房。
46歲的王仲琪是南寧市一醫院口腔科主任。是位北京籍人,因二尖瓣狹窄,並有輕度閉鎖不全,已購買到北京的車票,打算到阜外醫院換瓣。臨行前經朋友勸說,打消了手術念頭。見到我們進來,她情不自禁打開了話匣:“靜脈輸液比做球囊擴張術還難受。手術剛24小時,收縮期和舒張期雜音都消失了,上下樓也不心慌氣喘了。”麵色白裏透紅的孫伯華端坐在床上,她來自四川墊江縣。42歲的她,喪失勞動力8年,曾3年臥床不起。她告訴記者:“我就要出院了,這裏的醫生護士技術高,服務態度好。家鄉這類病人不少,回去後一定叫他們來這裏治療。”。
同房的林榴琴,是個罕見的右位心,曾做過房缺修補,在一家醫院準備換瓣時,因心律緩慢不能手術,改裝了起搏器。住進南寧市第三醫院後,因為心髒在右胸,手術需從相反方向進行,插管不易掌握,且心內裝有起搏器,給插管增添了新的困難。經反複思考,醫生才下決心做了球囊擴張手術。她將要回到十萬大山的上思縣去了。
現在就《啟開心髒之門》這篇醫學科技新聞特寫,我們歸納它的寫作方法:
9.4.3.1選材集中
選材是個角度問題,作者在動筆之前需要捕捉能展示人物某個側麵或科技活動某個動態場景的材料。上文作者是這樣選擇材料的:“放射科那間寧靜而寬敞的‘球囊’室裏,34歲的郭仕威仰臥在一張鋪著潔白布單的床上……”;“心血管內科主任羅家馨和他的助手正在反複地衝洗導管、鋼絲。……”;“15時l5分,羅家馨作好局麻,……”緊接著作者選擇了王仲琪、孫伯華、林榴琴3位患者經同樣手術治愈病患的奇跡,展現廣西南寧市第三人民醫院的醫生護士在運用球囊擴大技術方麵的成就。作者通過這些具體實例如影視導演把人物的麵目及醫療活動集中地突現在舞台正中,讓讀者受到感染。
9.4.3.2闡釋在前,高潮在後
科技消息內容安排是重點在前,細述在後,而科技特寫一般是細述在前,結果(高潮)在後。上文的作者在較為詳細地闡釋球囊擴展術後,用兩者的對話:“‘你感覺怎麼樣?’賴紀昌問。‘沒什麼不舒服。謝謝!’受術者回答。”作為這次手術的結果(高潮)。
9.4.3.3遣詞造句富於感染力
既是特寫,就要在“特”字上花功夫,即科學實踐的關鍵部位、中心人物的動作態勢在用詞造句作描述時須考慮給讀者一個感性認識。上文中出現的如:“像一扇門”、“有秩序地”、“指揮著這場戰鬥”、“有條不紊地”、“清晰地”、“緩緩進入”、“奇跡般地”、“敏捷地”這些詞句不僅十分形象地勾劃出心血管內科主任羅家馨在手術過程中的進展情況,而且給讀者一種動態的美感。
9.4.3.4寫好結尾
科技特寫一般要有個結尾。它可以是科技實踐活動的具體例證;可以是有關科技實踐的總結;也可以是作者在采訪科技活動後的觀感或對讀者的告誡。《啟開心髒之門》是選用了3位患者經治療康複的具體事例來結束全文。l992年11月19日《健康報》發表一篇題為《黑眼球上動刀子》的醫學科技特寫,其結尾是這樣寫的:“不願戴眼鏡的‘眼睛’們,看到這裏您是否考慮好也去一試?不過,18歲以下、45歲以上或者是l200度以上的近視者們不宜去嚐試。”這是作者在采訪對眼睛角膜外層做非穿透性的放射狀與治療近視眼的手術後的總結以及對某些患者的告誡,以提醒廣大讀者正確選擇近視患者的手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