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皇普彪,你手裏拿著兩塊破布是什麼東西啊?”
“喂,皇普彪,你擺著張臭臉給誰看呐,等你們等了好久的是我好不?”
“喂,你倒是說句話啊?”
秦貝貝有些抓狂了,本來應該是很歡快的選社團這樣的集體活動為什麼會是好像一群人集體奔喪一樣啊!
自從皇普彪麵無表情地走在隊伍中間,眾人從開始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到現在除了秦貝貝自己外完全沒有人出聲。那股明顯的壓抑氣息使得路邊上的人都不斷側目。
秦貝貝的第n次搭話失敗後,終於無奈放棄了,鬼知道這個平時牛皮哄哄的家夥受了什麼刺激,那張沒有表情的臉讓天不怕地不怕的秦貝貝都有些心裏發悚。
皇普彪的確是在憤怒著的,同時也有一絲悲哀,這在一向心比天大的他身上是很少見的。
曆數人類的文明,總離不開兩個字——戰爭。
無論多麼偉大璀璨的文明,都必定經過了血與骨的積累,從最初人與自然的戰爭,發展到後來人與人之間的戰爭,哪怕崇尚厚德載物的華夏文明,論其起源也不得不提到逐鹿之戰。
而伴隨著爭鬥產生的,就是武術。
武術在華夏有著悠久的曆史,甚至從遠古時期,那時的人們就懂得運用一些簡單的搏擊技巧來對抗猛獸。
氏族公社時代,武術開始萌芽,那時經常發生部落戰爭,因此在戰場上搏鬥的經驗也不斷得到總結,比較成功的一擊、一刺、一拳、一腿,被模仿、傳授、習練著,這就是武術的雛形。
千年歲月,武術扮演著統治者征戰的工具,也扮演著江湖門派,劍客遊俠快意恩仇的手段,中華武術擁有詳細繁多的體係,可以堪稱是世上包容最廣,最多樣的搏擊術。
最早使世界認識到中國武術的人是李小龍,師承一代宗師葉問的他,在創造了無比輝煌戰績的同時,也讓世界各地的人都了解到了獨屬於中國的武術魅力。甚至,還在英語中專門為此創造出一個新的專業名詞——功夫。
雖然在許多電影中,中國功夫似乎仍然在續寫它的輝煌,雖然在很多外國人眼中,中國的民間肯定到處有功夫高手。
但,不可否認的是,國術已衰。
中國功夫的體係太過龐雜,拳,腳,掌都各自誕生出如樹葉脈絡般繁多的分支,更勿論刀,劍,槍等兵器的攻擊方式。沒有像跆拳道,柔道那般統一的教學體係和固有招式。
再加上中國傳統相信“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不少傳統武學隻肯一脈單傳,敝帚自珍,導致不少優秀的武術在曆史中銷聲匿跡。
更主要的是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講究築基,勤練的中國武術,相比那些速成,簡便實用的外來搏擊術,明顯後者更受當代年輕人的喜愛。
長此以往,肯下苦功勤練功夫的人日益減少,中國武術之勢也日益衰微。國術當真有消亡之勢!
皇普彪自然是了解這些的,他自幼所學繁雜,從殺人格鬥技到槍械使用,驚人的天賦讓他在幾乎任何一個領域都如魚得水。他也曾思考過,在真實的殺傷力上,中國武術真能勝過那些簡明直接的殺傷技嗎?
那段時間的迷茫是他在武術之路上遭遇的第一個坎。直到有一個人對他說了那麼一段話。
“天下武術,大相徑庭,然而卻殊途同歸,自古以來,華夏武者的武學造詣分築基,練體,暗勁,內勁,罡氣等五大境界,外國武者雖不修經脈,亦不懂養氣吐納之法,但卻奇妙地有相應境界與之對應。”
“武之極,萬物皆兵,融己身於天,於地,中國武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包容,它具有其他武術體係所不具備的彈性和容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