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秦陵疑雲 鎮墓獸(2 / 2)

珍妮指著那塊巨大的水晶石說道:“依照我的推測來看,由於剛才大家將狼眼手電的光都集中照向身前,所以狼眼手電的光就照到了這個大廳中部的水晶石上。水晶石事先經過了特別的加工處理,會將從前方照射過來的光線經過折射後投射在兩邊的石獸身上。石獸的倒影映照在身邊的水潭中後,經過潭水的反射再次投射到地下大廳的中部那塊巨大的水晶石上,因此在水晶石上產生了一個放大了的幻像。由於水潭中的水是在不停地上下湧動的,因此投射在水晶石上的幻象也在不停地上下跳動,不仔細看還真以為是看到了活物一樣。”

聽完珍妮的這一番解釋,我們才知道,剛才隻不過是虛驚一場。我們剛才所看到的巨獸不過是這兩個石雕神獸經過了一係列光線的折射和反射後所產生的幻影而已,難怪剛才我和阿豹的火焰噴槍都對付不了它。同時我又對珍妮這種臨危不懼,善於觀察和分析的特點感到十分欽佩。

看完了眼前這套設計精巧,做工完美的裝置,我不禁暗暗感歎,秦朝工匠的手藝和思維果然是不同凡響。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秦朝的人民就能利用光線的折射和反射原理設計和製造出這樣的一套動態投影裝置,這簡直是太神奇了。這同時也讓我感到了中華民族千年文明的偉大之處,讓我為自己身為中華兒女而感到無比自豪。

“這種石獸應該叫‘方相氏’,是一種比較長見的鎮墓獸。”珍妮一邊看著眼前的石獸一邊說道:“鎮墓獸是我國古代墓葬中常見的一種怪獸;是為鎮攝鬼怪、保護死者靈魂不受侵擾而設置的一種冥器。《周禮》記載載說,有一種怪物叫魍象,好吃死人肝腦;又有一種神獸叫方相氏,有驅逐魍象的本領,所以家人常令方相氏立於墓側。以防怪物的侵擾,還說這種方相氏有黃金色的四隻眼,蒙著熊皮,穿紅衣黑褲,乘馬揚戈,到墓壙內以戈擊四角,驅方良、魍象。方良亦為危害死者的惡魔,人們就借助方相氏的力量來驅趕它們,所以有學者認為,使用鎮墓獸的習俗,就是出‘方相氏’的傳說演化而來的。也有人根據早期鎮墓獸頭上的雙角推測,鎮墓獸應與‘辟邪’或‘靈神’、‘士伯’等有關。”

聽完了珍妮的話,我才想起在校時聽教授講過關於鎮墓獸的一點知識,於是補充說道:“從考古發現的情況考察,鎮墓獸最早見於戰國楚墓,流行於魏晉至隋唐時朗,五代以後逐步消失。在楚國墓葬中已發現過數百件用於鎮墓辟邪的木雕鎮墓獸。年代從春秋中期到戰國中晚期。春秋中晚期到戰國早期多為單頭單身,戰國中期的式樣與數量最多,單頭單身與雙頭雙身兩大類。鎮墓獸的製作,早則為木、骨質,陶質極少、以後主要為陶質和唐三彩。金屬和石製品極為少見,所以這對壽山彩石所製鎮墓獸實乃珍品啊。”

我和珍妮的解釋完後,眾人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接下來因為要仔細搜索秦陵,以便發現陵墓內可能藏有的《葬地玄經》秘密,大夥舉著狼眼手電,圍著我們身處的地下大廳轉了一圈。發現這是一個近似圓形的大廳,四周都用條石堆砌。條石表麵已經被打磨過,所以較為平整。上麵還刻有雷紋裝飾,頗有古韻。總體來說,這個大廳還不算是墓道內的主體部分,所以布置和裝飾得也較為簡單。而且一般說來,隨葬的貴重物品也不可能被放置在這麼一處並不重要的墓道建築內,所以查看了一番後,並沒有太多的發現。雖說墩子對這兩件罕見的鎮墓獸垂涎三尺,但因為這兩件東西比較大,不好搬運,更重要的是事先大家都已經約法三章,不得隨便拿取和損壞陵墓內的物品,所以最後也隻好打消了想將其帶走的念頭。最後大家準備繼續向墓道深處前進。(本書唯一正式發布,起點中文網首發,網址http://www.cmfu.com/showbook.asp?Bl_id=112234,本書QQ群一群號40944057(已滿),二群號23847395,三群號36278962,請求加入前說明葬地玄經。更多更快更新,謝謝收藏支持。)

-------------------------------------------------------

這段時間,工作忙,還要碼字,比較辛苦,但我會盡力不讓大家多等,請大家多多支持,別忘記投票,謝謝!!!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CMFU.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