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較場大比
一個身材魁梧,滿臉絡腮胡子的將軍模樣的男子帶領這一大幫身著盔甲的手下前來接駕。後麵是滿朝文武,包括唐元的老爹唐驚濤和右相劉偉也都來了。軍陣中一連響起九聲炮響,三軍隨之山呼萬歲,那絡腮胡子上前道:“末將恭迎聖駕,大比的一切事宜都準備完畢,請聖上檢閱。”原來今日是禦林軍一年一次的大比,比試得頭名者還將獲得皇帝欽賜的“武狀元”牌匾,這可是了不得的殊榮了。一大幫子王公大臣擁著皇帝進了較場,平時少見人影的校軍場,此時旗幟飄揚,鼓角喧天,東、西、北三麵,全由盔甲鮮明的禦林軍列陣把守,僅餘南方一麵,由衙門中的差役列成一線守護,將湧近的群眾攔擋在場外。這座校軍場,東西長六百丈,南北寬有二百四十丈,北麵搭有一座高三丈,長九丈,寬六丈的校閱台,兩側各有一座高一丈五,長寬與校閱台相同的觀禮台,這三座高台皆由錦衣佩劍的皇家侍衛把守。在校閱台的前方五丈,有一根高九丈的旗杆,上麵懸掛著一麵代表帝王的黃緞九龍旗,一見這麵旗,連京城的尋常百姓皆知,今天大明皇帝將親臨校場。在大家的等待中,校閱台上終於出現了黃羅傘,說明當朝天子已經就位,比武即將開始。果然,軍陣中再次響起炮聲,在場之人全都三呼萬歲,左相唐驚濤尊旨宣讀科考規矩後,宣布武科考試開始。武比不同文試,更不同於江湖比武。前者考的是應試者行軍打仗的兵陣策略,後者考的是應試者的臨陣武藝。因而今天參加大比的隻有百餘個禦林軍中的精英,主要考驗應試者的馬術、箭術和常用兵器。首先考的是馬術,應試者在監考武官的指導下,依次縱馬跨越各種障礙,不落馬且用時最短者勝。整百名應試者,除了少數幾人半途落馬外,其餘盡皆順利通過,隻是時間或長或短彼此不同。最後一名登場的,卻是一名銀甲小將,大家都在打聽那小將是誰,唐驚濤定睛一看嚇了一跳,原來場上的銀甲小將不是別人,正是“豬腳”唐元唐大少。唐驚濤偷眼瞅瞅皇帝臉色,卻見皇帝滿臉得色,麵帶微笑,並沒有任何生氣的跡象,唐驚濤放下心,看來是經過皇帝的首肯唐元才會上上場。唐驚濤猜得不錯,唐元上場是皇帝準許的,皇帝對於先前唐元捉捕刺客的表現很是滿意,就想再考校考校唐元的沙場戰技,唐元也正好對大比很感興趣,自然是樂於奉命了。場中的銀甲小將不負眾望,人如龍,馬如風,風馳電掣地一氣掠過十六道障礙,沒入對麵的軍陣中。場外的人隻覺得人馬的動作輕、快、美,隻有少數內行人發現其中大有蹊蹺。既使是大宛名駒,也不可能跳高三丈,跨步六丈,何況銀甲小將騎的隻是一匹中等駿馬。可是,他們心中雖然覺得奇怪,卻無法說出究竟有什麼不對,因為人馬是在眾目睽睽中飛越而過的,根本不可能使詐作弊,所以隻好在心裏嘀咕了。其實,隻有銀甲小將一人心裏明白,自己剛才不是人騎在馬上奔馳跳躍,而是人提著馬完成各種動作。在他的手中別說是一匹品種不錯的寶馬,就是一頭快要老死的笨牛,也照樣能比千裏馬跑得快,同樣也能拿第一。第二場考的是箭術,應試者依次在百步距離上,挽弓三射靶垛,射中靶垛中央紅心多者勝。幾輪下來,近百名應試者中,竟有二十六人三中紅心,於是,場外的眾人開始為銀甲小將擔上了心。銀甲小將終於又出場了。進場後,也不知他對監考武官說了些什麼,隻見那武官招上四名隨從,將靶垛向後移了二百步,難道他能射中三百步外的紅心?觀眾見情議論紛紛,百步穿楊已屬神箭手,在三百步外射中杯口大小的紅心,別說見,連聽都沒人聽說過。隨著銀甲小將張弓引箭,全場一下子突然靜了下來,萬眾下意識地屏住了呼吸,睜大了眼睛。耳聽“錚”的一聲弓弦震嗚,箭出如閃電,尖銳的劃空聲震人心弦,沉重的箭垛向後一挫,箭並未留在靶上,而紅心正中一個小洞上,還留有幾片殘羽。驗箭官猶豫片刻,突然急揮紅旗,發狂地喊道:“神箭穿垛,紅心正中!”四周隨之響起瘋狂的歡呼。銀甲小將從容搭箭,第二支狼牙破空飛去。這支箭,由原洞射入,但是並未射透箭垛,原來他已先做了手腳,箭頭被他運內家真力,硬將鐵尖變了形。驗箭官站在箭垛前發呆,好半晌方一蹦而起,像是被人踩了尾巴的小狗,狂舞著手中的紅旗,尖叫著喊道:“紅心!紅心!連珠穿孔!”四周響起了山洪般的吼叫,校閱台上一陣騷動。黃緞傘由台上移下,被一大群人護捅著,向箭垛奔去。他們先看了看留在靶垛上的第二支箭,隨後又在靶垛後五十步的地方,找到了第一支狼牙箭,竟有三分之二沒入堅硬的地麵。場內外歡呼呐喊聲雷動,軍營中鼓角齊嗚,銀甲小將待箭垛前的人群散開,瞄準靶心,“嗖”的一聲又射出了第三支狼牙箭。這一箭,射得與前兩箭不同,箭速慢了許多,在臨近靶垛時,已變得輕飄飄的,正好射在第二支箭的尾端,恰恰將其頂出靶垛,取代了第二箭原來的位置。這一回,由於箭速極慢,場內場外看得一清二楚,盡皆被他神奇的箭術鎮住了,一個個變得目瞪口呆,半天做聲不得。直到驗箭官狂舞紅旗,報出第三箭頂針中的時,四周掌聲如疾風暴雨,足足響了一刻。接著下來,是比試兵器,應試者首先使用自己慣用的兵器演練套路功夫,隨後以擊打石板、劈剌木樁決勝。這項驗試,其實比的是應試者的力氣,而非技巧,因為在千軍萬馬的撕殺中,主要靠力氣,其次才是運刃的技巧,如果參戰者沒有力氣,技巧再高也沒用。不用說,這一回又是銀甲小將獲勝。他用的是一支普通鐵槍,演示功夫時,使的是最常見的六合槍法,槍法雖常見,可由他使出又自不同,招招嚴密,式式精妙,全無一絲一點破碇。尤其是在他使出最後一式“槍挑六合”時,竟然一槍剌穿了尺厚的石板,隨後又單手運槍,將重有千斤的石板挑飛出十丈外,隻能用“力撥山兮氣蓋世”一句來形容他所表現出的神勇。看到這,場內場外群情激奮,同聲歡呼,暗中也都鬆了一口氣,因為大家心裏已知,今年的武科狀元,非這銀甲小將莫屬!唐驚濤臉上都快笑開了花。果然,時隔不久,唐驚濤奉旨當眾宣布詔書,本屆大比頭名,得皇帝親題的“武狀元”牌匾,加封禦林軍大統領同時兼領於謙侍衛統領之銜,此時的唐元,真可說是一舉衝天,平步青雲了!唐元兩父子再台上風光無限,台下卻有一人恨得臉都扭曲了,這人自然是右相劉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