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精神的寄托(1 / 3)

實現中國夢!從2012年開始,這是人們經常談起的一句話。假如90後的我們能活過古稀之年,我們還有半個世紀左右的時間去奮鬥!

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每一國也有一個夢,地球也有一個夢,而我的心裏也有一個小小的夢,連一片葉子、一粒塵土都有它們日思夜想的夢。有些人終其一生,夢還是落空;有些人不費力氣,便實現了夢;而我不知道屬於哪一種,我不可能不費力氣實現自己的夢,也不確定離開人世的那天,我的夢是否能實現。

廣州塔每晚都在珠江岸邊變幻多彩的衣裳,把江水和兩岸的建築襯托得熠熠生輝,夜空的雲彩美輪美奐,恰似沾上了廣州塔的光芒才有這樣的炫麗。可在我心中,高科技的美永遠比不上大自然的美。四通八達的街道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伴著不息的喧鬧。我做臨時工下班,也走在這一股股無序的人流中,一路上拐了好幾個彎,一路上不知遇見多少陌生人,才走到我居住的那條巷子裏。打開出租屋的房門,打開燈,沒有人,可有幾盆小花和幾隻毛茸茸的小公仔等著我的歸來,我把它們當成我喜歡的茉莉花和小狼狗。

工作不管多累多緊張,吃完飯洗完澡後我都會躺在床上看書,讓身心慢慢歸於沉靜。寫上幾行文字,和身旁的小公仔聊聊天,放幾首靜謐的音樂,泡上一杯茉莉花茶,讓自己跟著熟悉的香味回到那遙遠的故鄉。是的,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夢,又有多少人能記起小時候最初的那個夢?

很小的時候,我家來自世外。一年四季你是看不到冬天下雪的,可天地有情,家的周圍是一望無際的茉莉花地,白茫茫的一片,宛如綠毯子上鋪滿了雪花。一陣陣風吹來時,像裹著香湧動的白色海洋。當雪花長出來的時候,沒有寒冷隻有溫暖。近看雪花,一朵朵亭亭玉立,一簇簇冰清玉潔。我常常一個人躲進茉莉花底下,躺在落滿茉莉花的土地上,靜靜地望著茉莉花的天空,枝繁葉茂的身後躲著害羞的雪精靈。那種夢幻的美麗絲毫不遜黑夜裏繁星的天空,我把我所有的心事都告訴了茉莉。我家的小狼狗被花香熏得特別興奮,好像“汪汪汪”地唱起歌來。

初中那時,茉莉花地開始蓋起了一座座高樓,變得支離破碎,而我徹底迷上陶公筆下的桃花源。雖然相隔千年之久,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痛苦的社會,誰能不向往呢?失去童年最原始的茉莉花,也許我可以去逢一處世外桃林。公園裏的桃花雖美,我知道那不是我想要的。曾經約了幾個同學去深山遊玩,據說山的那邊也有流水人家,隻是驚嚇了深山裏的鳥兒和小動物,卻看不到傳說的桃花源。曾經攀登附近最高的山峰,那裏有佛的桃林,聲聲梵唱,寺院林立,卻不是凡夫俗子們的境地。也曾學陶公沿著溪流到隱秘的山林幽尋,隻看見拎著鳥的獵人和包山種水果的商人,卻連個影子也沒看見那不問世事不知世事的村莊?溪流也從不不問桃花源是否離我們很遠,依舊潺潺地流淌。

上高中那會,我生了一場怪病,經常感冒,弱不禁風,同學開玩笑說我比林黛玉還要林黛玉。迷茫憂傷的我,孤獨抑鬱,開始了學校的曠課生涯。我莫名其妙地成了全校曠課最多的學生,不被開除已是萬幸。我不知道什麼可以讓我脫離苦海,也許是課堂的知識滿足不了我,也許我在它身上也尋不到精神的寄托,也許就是自己痛恨學校裏那種考試和讀書模式。我常常摸著自己的心問自己,我到底想得到什麼,需要的是什麼?是的,我需要精神的寄托,從童年時代茉莉花開始,到世外桃源,我需要一個快樂安寧的地方安放魂靈!

看課外書也就成了我最大的樂趣,甚至在課堂上也偷著看,痛痛快快地在人類的文明裏汲取精神的營養。學校門口不遠有個老牌書店,隻要壓上10塊錢就能借到一本書,看完了又可以換另一本。

學校圖書館旁邊有一個古老的岩洞,各種朝代的碑帖、題字、詩詞精巧地鑿在岩壁上。洞口左邊有個古代的涼亭,不知多少豪傑騎著戰馬路過乘涼。抗日時期有個著名的將軍立了一塊石碑,並在上麵題字,寄托一個民族英雄的夢想。洞裏夏風習習,光線昏暗,冬天陰森詭譎。奇異的鍾乳石有的從洞頂倒垂下來,有的從地上異軍突起,有的連成一片,仿佛千溝萬壑。岩洞最裏麵走上一段台階忽見一束光亮,那一刻似乎找到了桃花源的洞口,第一次相逢時我心裏一陣陣的驚喜。走出洞口是一個高高的岩台,離地麵有幾層樓高。岩台周圍綴滿了爭芳鬥豔的野花野草,我常常去那裏看書,那裏沒有高樓大夏和熱鬧的街道,盡是連綿的田野和山嶺。幾處嫋嫋的炊煙從農人家的房屋升起來時,大概我已經置身桃花源了吧。隻是城鎮建設仍然在加快,隻是不知道在什麼時候這一切也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