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清
幸運不期而至,巧合無須選擇。2010年歲末的一個上午,突然,我的手機鈴聲響了,一個熟悉的聲音讓我停下手中的活計。“陳書記您好!久不通話又未謀麵有何貴幹哪。”手機那邊哈哈笑了起來。原來龍口市乃至山東省的曲藝屆高手陳守平書記,在電話裏向我推薦一位企業家詩人唐啟龍先生的詩集《藍月亮》,並命我作序。電話未打完我犯了一下嘀咕。年末了,手頭接了那麼多的活還未完成,怎麼辦?猶豫了片刻,友情作出了決斷。崇敬不如從命啊(因與陳書記都是老朋友了,在某種意義上講他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他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沒用多說就答應下來了。
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讓現代人盡享辦事的快速、便捷、高節奏。電話剛結束,瞬即,唐啟龍先生的100多首詩出現在我的電子郵箱。我一看,啊!好精彩呀。讀著唐啟龍先生用燃燒著的心靈寫下的一首首詩,頓時,我的麵前好像呈現出一派秋後農民享受豐收場上的喜悅景象一樣。金燦燦的玉米裂嘴笑,興奮的大豆蹦蹦跳跳,搖落漫天星豆的穀子瞪著金黃的眼睛,映紅彩霞的高梁睡不著覺。……
詩的美,往往讓讀者展開想象的翅膀,拓開思域。在享受美的過程中,去追尋詩的出處、意境、源淵、營構者等等。在文界有句俗語叫“做人要直,為文要曲。”而當今政通人和,科學發展,和諧的盛世,開門見山,直來直去也是一種時尚。詩歌發展到今天,在一定境地,平實往往能起到彎曲所起不到的作用,在某種意義上講,唐啟龍先生的詩的平實裏藏著不易讓人覺察到的奧妙,不細讀很難被人發現。著名詩人、中國詩歌學會副秘書長桑恒昌曾說過“詩藏得越深越好。”這一做法正應合了一家之言的說法。
要讀懂唐啟龍先生的詩首,先要讀懂唐啟龍先生。唐啟龍先生,出生在膠東半島西北部的招遠與黃縣(黃縣,1986年12月23日撤縣設市為龍口市)相接壤的被當年稱為金招遠(現為中國金都),銀黃縣(有丁百萬)的寶地。其母為招遠最北邊的奶子場村,唐啟龍先生出生地為黃縣盡南邊的韓家店村。從境域上看,這裏是一方天高皇帝遠的地方。這裏山丘連綿,山清水秀,林茂糧豐,人傑地靈。這裏的山泉,世代哺育著這裏的眾生;這方靈秀寶地,潔晶無瑕,茂林覆蓋,蔭接藍天,人才倍出。
十三歲就酷愛文學的唐啟龍先生,20多年來已有300多篇(首)的小說、散文、詩歌刊發在國內的各級報刊上,作品並頻頻在全國各種詩文大獎賽中獲獎。除此之外,他現在還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企業家兼村黨支部書記。唐啟龍先生,能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撥繁沉心,寫出讓人叫絕的好詩來,真是難能可貴,令人仰慕。
《藍月亮》詩集即將付梓出版,我有幸先讀為快,十分欣慰。讀他的詩就像渴飲一泓清泉,解渴爽身。他家鄉的清泉,綠了樹茂了林,如明鏡似地映出了那方天地的人間美景;清泉哺育了唐啟龍先生,唐啟龍先生的詩如涓涓清泉,清新透亮,純樸無瑕,誘人多思,含而不露。他在《韓家店》詩中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