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新風舊事間來售古忝作富,細研苦證常把乖錯變時風(2)(1 / 2)

楊奉先說:“這個俺也不清楚。隻是聽老人們說,楊家有一種種玉的絕活,可以用陳年老玉生出極品新玉來。憑著這個絕活,楊家堡一代比一代興旺,不光在各地廣置良田,到各地投資搞鋪麵,據說還有珍寶秘藏。隻是這個種玉的技術隻有堡主知道,其他人卻是一點兒也不知情。六幾年政府組織人挖寶,在莊子裏折騰了好幾個月,隻在院子裏找出幾罐罐金條;誰都知道,這絕不是楊家的真正寶藏。”

李耀宗聽到這裏,不禁陷入沉思。他不能理解這種現象,一個經曆幾百年的家族,在動蕩飄搖的社會中經磨曆劫,常盛不衰,其原因決不會象楊奉先講的這麼簡單;更不會象他說的會“種玉”這麼荒誕無稽。李耀宗沒有再說什麼,隻是告別了楊奉先,帶著人回了影視城。

李耀宗他們前腳進門,楊奉先後腳就挑著古董來到公司。他擦了擦臉上的汗水,不無討好地對李耀宗說:“老省長,這是我的全部東西,一共三十八件,包括這柄劍,”說著從挑子裏取出那柄寒光閃動的寶劍,遞給李耀宗,說:“我想還是把它交給你們吧,反正俺留著也沒有用。”

一旁的陶含之接過劍來,抽劍出鞘,就看到了劍脊上的那行詩和落款,不由得大吃一驚,對著李耀宗說:“看這柄劍還真有點來頭呢。”

李耀宗讓人接過楊奉先的挑子和那柄寶劍,帶著他進了自己的辦公室。

在辦公室裏,李耀宗把三萬元獎金和一本打印精致的捐獻證書遞給楊奉先,說:“老楊,這三萬元是對你的獎勵,可不是買你古董的錢。真要賣,可能那柄劍也不止這個數。不過,你是個奉公守法的人,知道事情的輕重,也知道進退。如果以後再遇到這些事,能製止就製止,不能製止就趕快報警,不要跟著那些人趟渾水。”

聽著李耀宗的囑咐,楊奉先連連點著頭,感動地說:“老哥呀,說啥咱也是‘生在共和國,長在紅旗下’,也讀了幾年書,也知道政策是咋定的。咱是個本分人,不會為了那些東西去蹲牢。咱上有老下有小,咋能不懂事理呢!再說俺楊家世世代代都是忠臣孝子,講得是忠君報國,俺可不敢忘記了老祖宗的家訓,落個讓人罵的罪名,到頭來進不得楊家祖墳。”

李耀宗說:“你是本地人,知道是哪些人搗騰這些東西吧?”

對李耀宗的提問,楊奉先有點兒忸怩地說:“老省長,說俺不知道,您一定不信;可這都是些傳聞,又沒真憑實據,說錯了鄉裏鄉親的咋見麵呀?”

李耀宗知道他有顧慮,不便於再追問,就說:“我也是隨便說說的,不能當真。總的說來,你的表現很好,能把古董獻出來,確實不容易。你可以向鄰居講一講,不要讓他們倒賣文物,這也是對他們負責任呀!”

楊奉先連連點著頭,口裏一迭連聲地說“一定,一定。”說完這句客氣話,他像是想起了什麼,他把李耀宗拉到一邊,在他耳邊悄悄地說:“近來人們風傳俺楊家堡裏頭有個地下寶藏,聽說有人想偷挖呢!”

李耀宗驚異地說:“你能告我這是誰講的嗎?寶藏在啥地方?”

楊奉先搖了搖頭,低聲說:“這些全不清楚,我也是聽堡裏人說得。我覺著你人不錯,給你透個信,該咋辦就是你的事了。”

李耀宗說:“楊家堡不是有外商正在投資開發嗎?”

楊奉先說:“是啊,折騰好長時間了。這領頭的是個大胡子,俺們都認識,叫他韓導演,還是一位名人呢!”說完同屋裏的所有人握了握手,轉身出了門。

對楊奉先講的話,李耀宗有點兒半信半疑。人們的傳說,總是空穴來風的多,有真憑實據的少。他講的那個韓導演,李耀宗也見過麵,好像同自己還是同鄉。他感覺這韓導演人蠻精明,就是有點兒神神秘秘;特別是有點兒做作的不拘小節,讓李耀宗有點兒不喜歡。

根據李省長的提議,朔城市電視台對楊奉先捐獻文物的事做了專題報導,並在省台進行轉播。沒幾天時間,邊塞文化公司捐獻文物的人如潮湧,短短幾天時間,便收到了周邊村裏捐來的各種各樣的古玩數千件,其中較多的是普通的文物,也有不少贗品,能夠上級別的少之又少,這是李耀宗始料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