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保護孩子,遠離大師(1 / 1)

保護孩子,遠離大師

白卷

這兩天有親戚來,隨身帶了個小孩子。我跟他對話,總覺得他注意力很難集中,每過幾秒就要做別的事。這孩子尚不足三歲,所聽歌曲已完全成人化,也讓我大感驚訝。

等到晚上吃飯時,我發現了端倪。原來大人為了方便,拿出一個IPAD給他看,一邊看,一邊喂食。我就問,這是經常的事嗎?他們都點頭,嬉笑如常,絲毫不以為意。

我看很多歐美的資料,也有用IPAD吸引兒童注意力,用來看管小孩的。我雖然對9歲以上兒童玩遊戲不抱反對態度,但對低齡兒童玩耍電子產品卻一直不讚同。在我看來,這不但對身心有損,而且危害超過電視。

過往已有很多的研究,證明電視對兒童及成人注意力的損害。如今電子產品的盛行,比電視其實更為霸道。在資本統治世界的時代,這些事難成顯學。但無需太多舉例,拿我自身來說,這幾年來的掌上閱讀,明顯對個人的注意力有所影響。

我察覺自己這兩年,閱讀上逐漸片段化,大腦閱讀疲勞的時間差越來越小,都與以往有本質的不同。我還問及身邊的一些朋友,大概都有這樣的傾向。對成人如此,對兒童的損害難道是沒有的麼?我絕不能相信。

這些想法我已想了數年,發現有大量的數據可以證明,而尚未發現反向數據。不過,即使如此,基本上很難勸服那些信奉者。

前年,我曾就此與一個朋友交流。當時他的女兒正在電腦前看動畫,其年齡也不過三歲餘,我談及可能會對思維有所影響,他不但不以為意,反而說:電腦教的比我好,比我多,你不覺得嗎?你看她進步多快!我沉默無以對。

我們隻相信我們願意相信的東西。或者說,我們隻相信我們自己。凡是在意識裏和自己所想合拍的,幾乎不加質疑,就引為同道。而看到與自己所想不同的,往往會想,你懂什麼?

我想這不但是思想偷懶的行為,也與這些年因為大學的普及、網絡的影響,尤其是社會道德水準下降,興起了一個反智的潮流有關。

我們不再信任專業,不再相信醫生、教師、警察,凡是發言的人,隻要不合自己的意,就汙為“專家”。然而,麵對那麼我們並不熟悉的領域,最後要去相信誰呢?如果永遠隻能相信自己,不但是加速“向死而生”,而且的確是一種悲哀。

當我們不相信科學和知識,最終替代的就是“妖術”和“巫師”。

比如,現在無論教育還是家庭,人人覺得有問題,社會上立刻湧出很多大師。他們進行靈魂販賣和心理按摩,告訴你解決的方法和超脫的路徑,讓你不斷深挖自己的靈魂,最終把一切的希望放在他引領的方向上,也即“都是他人的責任”和“自我解決”。這些大師數量之多,令人乍舌,價格之貴,也超乎想象。

以我這幾年對這些領域的理解來看,教育或者家庭都是一個龐大的領域,所涉及的問題方方麵麵,包括政治體製、社會智識、文化傳統等等各種牽連,哪裏有一蹴而就的方法?

比如現在很多家庭包括原生家庭的問題,基本是社會智識水平低下所引起,憑借個人的奮力反抗,根本不可能完美解決。若按照一些大師的“藥方”,我總擔心,那些選擇對抗而不是和解的“信徒”,最終引起的會是多個家庭的悲劇。

也許這也是多年來教育下的結果了。我們相信“努力就會成功”、“付出總有回報”、“隻要做,一切都可達到”,進而相信“一切總會有徹底解決的途徑”,這些成功學左右了人生,但隨著年齡漸長,其實會發現現實並非如此。那些“負能量”才是“正能量”,唯有麵對那些負麵的真實,才會有勇氣走下去。

也許我們總應承認有些事我們做不到。我們總應承認很多事,我們無能為力,很多事,我們並不了解,很多問題,都是獨特的,絕沒有統一解決的路徑。很多事,我們可以參考、辨別,但無需輕易否定或讚成。我們弱小、脆弱、沒有通天的手段,我們會哭會笑會犯錯會有無力感,因為我們是“人”。

上帝萬能而永恒,大師卻短暫,而我們的人生隻有一次,終究要謹慎選好自己的路。有些事,錯了就再沒有彌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