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意大利人從海裏打撈上來兩尊銅像,經過有關專家鑒定,這兩尊銅像是公元前506年的作品,是兩件稀世珍寶。
這兩尊銅像是麗亞切武士像,一尊高2.10米,重250千克;另一尊高1.98米,略重於前者。銅像的嘴唇、乳頭、眉毛和睫毛用紫銅鑲貼,牙齒用白銀鑲嵌,眼珠用琥珀和象牙製成。整個人體造型細膩,線條正確,表現真實,充分體現了當時藝術家的精深造詣。
至於這兩尊銅像沉入海底的原因,有人認為,曾經有一艘帆船運載銅像至麗亞切附近海麵時,由於火災或風暴而遭致沉沒;也有人認為,銅像被綁在桅杆上,因大風刮斷桅杆而跌入海中;還有人認為,可能是在一次海難中,為了減輕載重量而把銅像拋棄海中的。
關於銅像的來曆也有多種說法,有人根據古希臘作品和腳底連接的鉛塊有扭斷的特點,認為它們出於古希臘某處,由於羅馬人征服了古希臘而掠奪至意大利半島;也有人認為,公元前771年起,意大利半島南部是希臘的殖民地,擁有十分發達的希臘文化,因此,雕像很可能是當地製造供廟宇或皇帝作裝飾的。
關於銅像的作者,也有多種不同說法。一些人根據銅像麻花形卷發和腳向前的姿態等特點,推斷作者是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著名雕塑家畢達歌拉,他的藝術特點是風格細膩,而且其人正好生活在銅像發現的地區;還有些人認為,兩尊銅像的製作時間相差二三代人,並非出自一人之手。
銅像為何身份更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屬於奧林匹斯山12神的範疇。有人認為是阿波羅神廟中的神;也有人說是馬拉鬆戰役中的英雄,或荷馬史詩中的人物形象;不過,多數學者推測銅像是特洛伊戰爭中希臘聯軍統帥阿加門農,或名將內斯特之類的人物。
這兩尊銅像引起世人的興趣,它的謎,至今尚未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