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研究資料可知,雪人的毛發有很多種顏色,如黑色、白色、棕色、黃色等,呈明顯的地域性特征。同俄羅斯雪人相比,西藏雪人的顏色偏黃、偏灰,符合偽裝色的邏輯;從形體上說,西藏雪人的身材並不十分巨大;在麵部特征上,雪人與人類接近,但更像遠古的猿類。據說雪人身上還散發出一種奇怪的臭味,有點類似犛牛的糞味。
在行走方麵,雪人也具有獨特的方式。經過研究專家們發現,雪人的腳掌的大小與步伐距離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比例。而根據這種比例,專家們推測雪人的步行速度為每小時10千米,同時能保持沿一定方向做直線運動的狀態。通過在西藏發現的雪人腳印來看,它們的腳十分巨大,而且腳前方為主要的受力點。因為雪人走路的時候身體總是向前傾,以此來保持身體的平衡,也緩衝身體對腳掌的壓力。
盡管專家們描述了雪人的基本特征,並且其中也不乏真實的內容,但很多隻是停留在猜想階段,那麼雪人到底是人還是其他動物?
美洲:多地有大腳怪的傳說
在亞洲其他的一些地方,梅蒂、舒克伯、米戈……是對野人的稱呼。而在美國西北部,住在偏遠地帶的人則稱野人為“大腳”。在加拿大某些丘陵地帶,野人又被人們稱為沙斯誇支。
野人無論叫什麼,它們的外形都大致相同:身高3米上下,體重約136千克,外貌和頭發像猿人,但種屬不明。
在北美洲,有關怪物的報告不時出現在加拿大的報紙上。1973年,加拿大的一家出版公司懸賞10萬美元,獎給能活捉一隻野人的人,但至今還沒有人能得到這筆賞金。
在北美的印第安人中也流傳著野人的傳說。
1811年,探險家大衛·湯普遜從洛基山脈前往美國的哥倫比亞河,途中看到一串人形的巨大腳印。由於湯普遜隻看到了大得驚人的腳印而沒有見到這種動物,於是他在報道了這一消息時用“大腳印”來稱呼。後來,有關大腳印的消息不斷傳來。
不少科學家認為大腳怪是無稽之談,但是,有些報道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注意。189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出版了《荒野獵人》一書,書中記載了一位獵人親口給他講述的與大腳怪遭遇的故事。
這位獵人名叫鮑曼。他說,他年輕時常常和同伴到山裏捉水獺,因此時常在林中宿營。一天夜裏,他們被吵醒,同時聞到一股惡臭,他看到不遠處有一個巨大的身影,於是他就朝那個身影開了槍,但那個影子很快衝入林中去了。第二天中午,鮑曼去取捉水獺的夾子,同伴則收拾營地。但他趕回營地時卻發現,同伴的脖子被扭斷,喉部有四個巨大的牙印——一看就知道是那隻怪獸幹的。驚慌的鮑曼什麼都顧不上收拾,騎上馬一口氣奔出了森林。
1967年,華盛頓大牧場主羅傑用攝像機拍攝到一隻個子高高的多毛動物,拍攝地點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尤裏卡附近。由於相距太遠,他拍到的畫麵模糊不清、短暫連續。美國人馬克斯是個擅長風景攝影的獵人,他曾幾次拍到“大腳怪”的照片,他在加州的夏斯塔那附近拍到了許多“大腳怪”的珍貴鏡頭,根據馬克斯多次拍攝到的照片、影片,還製作了一部名為“大腳怪”的電影,電影播出後引起了強烈反響,許多科學家認為,看到“大腳怪”不是巧合,它們有可能是古代巨猿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