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汴京彌勒風雲動 第三十章.嗬嗬,帝王家(1 / 2)

趙堇笑笑從梯子上下來,朝王安仁走的方向望了望,又笑了笑,不然還能怎樣?她是公主總不能跟上去吧,她還是會點武功的,不然她也活不到現在,但她總不能在這皇宮大內到處跑吧,王安仁可以,她不可以,在這裏有規矩有她必須遵守的規矩,一個公主在宮裏飛簷走壁像什麼樣?嗬嗬,她除了笑還是笑,她慢慢的踱著步子,她還記得小時候學的口訣,笑不露齒,坐不搖身,行不擺裙,當年教她的人或許是某個嬤嬤或者某個公公,亦或是她的母妃,她已經不記得了,這麼多年,早已物是人非,在這深宮裏,誰會關心一個公公、嬤嬤或是一個失寵的妃子?

那人大抵在冷宮吧,其實說是冷宮,但若是所有被打入冷宮的妃在都還在的話,冷宮早已人滿為患,而事實上,哪一個入住冷宮的妃子不是一個人在偌大的宮殿裏自憐自哀、回憶從前?那之前的妃子們呢?誰知道呢。大抵是悄無聲息的就離開了吧。小時候她視冷宮為不詳之地,後來她覺得冷宮也是個不錯的地方,她有時還會記起兒時的一些人、一些事,那些人早已不在她身邊了,當她想起的時候,至少還有冷宮這個地方讓她聊以安慰,或許人還在吧。

她有時覺得自己挺沒用的,畢竟是皇家,就算是女子也有書讀,但文比不上文臣,武比不上武將,別說是武將,恐怕連街邊賣藝的人都打不過,琴棋書畫更不用提,勉強上地了台麵而已,當然沒有人會說她彈的不好,好歹她也是位公主,不好也會有人說好。。。至於繡工,你見過那個公主、娘娘的自己繡衣裳?不過是閑來無事,打發時間罷了,或者是有了皇子皇女,做兩件小衣裳,好顯得自己賢妻良母,博皇上一笑,但若是皇子皇女的衣裳都由母妃來做,那這位娘娘就不用做別的事了,她都不記得她到底穿過多少件衣服了,似乎每一個場合,都有不同的規矩,要穿這樣那樣的衣裳,所以她那繡工和滿宮的繡女根本沒法比。她樣樣不如人,她有時覺得除了在投胎這個技術活上她做的不錯,能讓她可以不愁吃、不愁喝,比老百姓家好點外,她一無是處。

她說的那句”見不到明天的太陽”真的不是開玩笑,若不是太後現在覺得她還有用,指不定哪天她就也去“冷宮”了,她的有用其實也不過是聯姻,畢竟她是女子,皇位沒有她的事,這是從她生下來就注定了的,不是人人都是武後,她也沒想效仿武後,她隻是深深的羨慕,倒不是羨慕那皇位,她知道那位置有多難坐,坐又不一定能坐穩,坐穩了又不一定能善終,兒子也不一定能守著江山,指不定哪一天就被外人搶了去,最後還落個千古罵名,荒淫無道什麼的,她隻是羨慕武後可以鼓起勇氣、改變命運,作那日月當空之人。而她就不一定了,若是沒有天神眷顧她或許就和王昭君一樣塞外和親了,雖說和親的大多不是真正的公主,但一個不受寵的公主和宮女的地位其實沒什麼不同,小時候就有嬤嬤教她昭君出塞的典範,為國為民,多好,但也有人說她不過是在宮裏待煩了,出去和親或許更開心,聽說她的丈夫待她很好,但趙堇覺得,塞外雖有歡笑顏,卻道還是故人遠。

她繼續走著,她已經忘記具體是要怎麼走了,她隻知道這樣就是合規矩的,你不想記住也要記住反正隻要隻要一不合規矩就有人來提醒她,她從小就開始學規矩,有時她也在想,這些規矩到底是誰定的?管教她最嚴的是她的嬤嬤,但她人已經不知在何處了,宮裏最大的是皇上,但皇上天天日理萬機,背後又有人暗地裏給他使絆子,皇上才沒有閑情逸致來管這些個小姑娘走路是不是合規矩、穿衣服是不是合禮節,反而是總管太監喜歡管這事,但總管太監也是公公,也不過是奴才,宮裏大大小小的公公太多,就算是趙堇今天心情不好打死一兩個沒什麼地位的奴才,也沒有人會說什麼的,畢竟她也是公主,所以他們哪有什麼權利來製定規矩,不過也是一樣守規矩而已。難道是開國皇帝定的規矩?但那時候老祖宗剛剛打下江山,要守江山,要收取民心,萬事都盡量為百姓考慮,然而老百姓成天想的都是柴鹽油米醬醋茶,誰有功夫關心這規矩不規矩的。所以這規矩到底是誰定下的,恐怕隻有天知道,所有人不過都隻是守規矩的。嗬嗬,這就是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