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賀廷玉、字伯陽。與名叫花木蘭的“少年”相識在大業七年,黃河下遊的河畔。黃河下遊一帶的秋天,一望無邊的蔚藍天空,無邊無際的黃土大地。黃河好像半麵大地在地平線上緩緩爬行。陳肪的對岸什麼也看不清,隻知道有草和樹,還有人群,從遙遠南方走來的充軍行列到這兒也中斷了。要乘船到對岸,拉車的牛和馬以及車上的雞豬等,都要在這兒用渡船運到對岸。來自天南海北的人講話南腔北調,彼此之間連話都難聽懂……牛在叫,雞在雞啼,差人在大聲吼著,商人低頭前哺細語,牛扭曲著身子一動也不動,受驚的馬在狂奔,一片混雜讓人感到耳鳴頭痛。
賀廷王身高六尺有餘,虎背狼腰,自古以來優秀的武人都是這種勻稱的身材。他出生在武威郡,當地是長安與西域各國相連的通路,當地居民很多人頭發和眼睛的顏色都和漢族人有區別。賀廷玉頭發眼睛是黑色的,但頭發有點波兒,很細柔,高鼻梁,眼窩深陷,給人一種機敏、溫和的印象。他也是代替年老疾病纏身的父親應征充軍的,不過,對他來講這回不是初陣,在少年時代他曾經參加過討伐吐穀津的戰鬥。吐穀渾人生活在荒涼的青海高原,這個遊牧國家的人生來彪悍強健,他們時常襲擊旅途中的商隊,掠奪他們的財物。煬帝親自帶兵討伐他們,他們認輸了。於是,隋征服了西域各國,並取得壟斷大陸貿易的權力。
賀廷王武藝高強,馬上的刀槍功夫,在武威郡周圍四個縣一萬一千七百人之中無人能與他匹敵。他正反複考慮著,如何參加征遼之役,而後再如何平安地返回家鄉這些問題,信步來到了黃河的下遊。因為黃河上遊到中遊都發生了大洪水,沒辦法清河,好不容易才在下遊找到邊河場所。
突然,一股強盜偷襲過來。這些家夥以掠奪運輸中的糧食、衣服、被褥為目標,他們並不是反抗暴政的俠義之士,而是徹頭徹尾貪得無厭的戚寇。近八十人的強盜,武器裝備齊全,各個身體強悍,大聲怪叫著衝殺過來。人們在哀鳴中四處逃散,連牛都驚叫著奔逃。手無寸鐵的充軍征遼的士兵,因為沒有統一指揮者,抵抗大概也是無用。賀廷玉向四周環視了一下,心想眼下隻有自己來保護自己了。正在這時他覺得一陣風從他左側迎麵襲來,瞬間一個騎馬的強盜衝到他麵前,隻聽一聲慘叫,那個強盜一個倒栽蔥摔倒在沙煙之中。賀廷玉正莫明其妙,發現是在他左後方的一位少年射出的箭,使強盜中箭喪命,賀廷玉十分佩服少年箭法和膽略,並且非常感激他救了自己……
.經過二人一番拚殺,賊定留下二十幾具屍體,倉惶地巡走。賀廷玉和少年相互通報了姓名,兩人之所以言語能溝通,是因為賀廷玉的家附近有一位江南出生的商人之故。賀廷玉也知道了這位少年則花木蘭,字子英,今年十七歲,賀廷玉看木蘭不像有十七歲,充其量也不過十五歲。少年長得英俊、長長的睫毛,臉皮細嫩,氣質高雅,動作敏捷,並看到他的劍法和弓技相當出色。
“你也是來從軍征江的嗎?”賀廷玉問木蘭。
少年沒有直接回答,隻是點頭。在陽光的照耀下,眼睛跳動著的光。木蘭在通報姓名時眼中已經充滿了一種富有挑戰性的光芒。
本蘭原想自報一個聽起來就像男子的假名,如花虎、花龍那樣的名字。但又一想壯士帶蘭字的名字先例也不少。實際生活中使用多的不是名,而是宇。再說,當時也常以家中兄弟的進行順序來稱呼,字子英也可以不用,那麼自己作為花家長子,叫“花大郎”的話豈不更好。就那麼一、二年一直掩蓋著,可又一考慮,也還得這並非長久之策。
“長相和名字都像女子。”
賀廷王心中這樣想,但沒說出口。他知道這會傷害對方,使他生氣的。賀廷玉的這種思慮,與其說他是出生在邊遠地區的年輕人,毋寧說他比住在長安洛陽的老江湖更會體諒人。
這樣的人離開親人,參加萬裏之遙的征程也著實夠淒慘的。賀廷玉又想,自己小時,也有一個同胞兄弟因病死了,如果還活著,應和這個少年年紀差不多,心裏暗自決定要多照顧木蘭。
對木蘭來說,男子都不怎麼能靠得住。因為考慮到自己的說話聲音會暴露身份,於是盡可能少說話。回答賀廷玉問話時,隻是點點頭。這種狀態持續了好幾天。但是,木蘭心中已經很清楚賀廷玉不是壞人,到了琢郡二人又分在同一個部隊,這才放下心。
征江大軍一百一十三餘萬,浩浩蕩蕩地超過萬裏長城以東。數萬軍旗迎風招展,各路兵馬軍裝顏色不同,看上去好像荒野中盛開著無數鮮豔花朵。《隋書》中有這樣記述:“族旗飄千裏,自古以來,從未有過如此盛大的出師場麵。”
在翻越長城之前,征遼大軍可以看到右側有大海,內地來的士兵對大海感到陌生、神秘,大部分人生來還是第一次見到海,-有些人高興地說:“當兵真好,還能看到大海。”有人則好奇地問:“海是什麼呀?”
兵士們不久得知此山叫“竭石山”。這地方風景誘人,是座名山,田石山看上去並不險峻,但它南端麵臨大海,海上布滿小島和奇石。風浪衝刷著島嶼和礁石,景色壯觀。從前秦始皇和漢武帝出遊時都登過這座山,從山頂眺望大海,再遙望萬裏長城的雄姿,大地和海連成一片,使人陶醉。
征遼大軍左邊是用石山,右邊是大海。木蘭騎在馬上,欣賞著這壯觀景色,信口吟了一首詩``
¥R%\\\\\\\\\\\\東臨萬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達甚至哉,歌以詠誌。¥R%``
本蘭小聲地詠誦,想不到旁邊竟有人能聽到,注視著木蘭的賀廷玉憾慨萬分:
“子英,你作的詩真棒,我也很喜歡詩,隻可惜自己不會作。”二木蘭正想說“不對,這不是我作的詩。”時,聽到對麵發出笑聲。
“魏武的詩,想不到竟在此處聽到了。”
說這話的人是個青年男子,比賀廷玉年紀多少大幾歲,他膚色顏白,眉目端整,雙眼和嘴角顯露出性格開朗的樣子,給人一種親切的印象。
“是魏武的詩沒錯。”木蘭回答。
魏武就是魏武帝——曹躁。比當時早四百年之前,曹躁在旅途中登上了竭石山,作了這首詩。
“我家鄉在吳興,叫沈光,字總持。”沈光自報姓名。木蘭也向對方通報了自己。沈光目不轉睛地看著木蘭說:
“名字像花名一樣秀美、芳鬱,人如其名。名字和人都能成為一篇動人的詩章。”
木蘭聽後,心中一驚,心想,他是不是把我的身份看破了?可是又一想,沈光並沒再多說什麼,也就放下心了。賀廷玉不由得南響自語,心想,沈光真是個矯柔造作的家夥。
II
大業八年三月十五日,煬帝來到遼河的西岸。全長四千餘裏的湍急大河,出現在征遼大軍麵前。用肉眼勉強看到被稱為遼東大地的彼岸,這裏已經全成了高麗國的領地。估計駐紮著五、六萬的高麗軍隊,他們將迎戰比他們多數十倍的隋軍。
高麗對於隋軍的行動計劃,早已知道。通風報信的是百濟,百濟是隋的友方,為了聯合行動,隋把討伐計劃事先通報給百濟。在隋看來,百濟背信棄義,但在高麗看來,百濟如此做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反正不管哪邊打贏,百濟都希望自己能活下去。
遼河上沒有橋,成為軍事防衛上一道天然巨大的壕溝。高麗軍計劃在河的東岸打擊渡河的隋軍,在給予防軍最大可能的打擊後,再把兵力撤回遼東城內,固守城池。但是意外的事把高麗方麵驚呆了。隋軍把按一定規格製作的大量木板和柱子,從河的西岸組裝起來,眼看著三座人工浮橋就要拚裝成了。
浮橋的設計者是天才的工程師字文檔。他和宇文述是同姓,但不是同一家族。姓宇文這個姓的人,在當時北方和西方不同民族出身的人很多。宇文館是工部尚書,負責土木,水力、礦山建設以及屯田、工藝和預防災害等技術工作,是這方麵工作最高行政官,用現在的官職來說,是建設局長兼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他的才幹決不辱沒了他的頭銜。
公元七世紀初,在寬五裏的河麵上架設人工浮橋,而還是在敵軍用前架設。在當時的世界上除了宇文愷之外,好像也沒別人了。橋正在架設,高麗軍驚慌失措地向防軍發動攻擊。高麗一方已經意識到,橋一旦架設成功,隋軍就能發起大規模的登岸進攻戰。於是,為了阻止並破壞浮橋的架設,高麗軍在河東岸向建橋的精兵放箭,銀箭猶如暴風雨的雨點落在精兵身上,建橋兵士一個接著一個倒下,也有掉人河裏的。河水被鮮血染紅。防軍建橋工程受阻,進行反擊又很困難。
隋軍的先鋒部隊指揮官叫麥鐵杖,是一員猛將。他站在還沒完成的浮橋前端,揮動著大刀抵擋飛來的敵話,兩眼怒視敵軍。大喊著從橋端跳進河中,水花四濺,他披著到腰間的水向河東岸奮進,把一個正抬頭指揮的高麗將領的頭一刀砍掉,敵人噴著鮮血倒下,成為開戰後高麗一方第一個死者。隨後孟金叉、錢士雄二員大將也親到東岸,但因為高麗軍的弓箭手萬箭齊發,防軍的後繼將士衝不上來。二員大將在敵軍中處於孤立無援的險境,成了高麗軍刀箭攻擊的主要目標。
麥鐵杖的大刀像車輪似地旋轉飛舞,砍殺襲來的敵兵,他每喊一聲“殺”,就是一蓬血雨標上天空,高麗兵士的頭和手腕被應聲砍下。敵人漸漸退縮,包圍環擴大了,麥將軍咆哮如雷,越殺越勇。但是,不幸的事發生了,大刀砍了二十多個敵人的盔甲,終於也折斷了。徒手的麥鐵杖被前後三支前刺中,他毫不畏法,拔下刺在身、上的一根就,反手把刺傷他的三個敵人也紮死,終因體力不支而倒下了,接著敵人的五支前刺向他,壯士血染戰場……孟金叉和錢士華二位猛將也死於敵方亂刃之中。
南軍對麥鐵杖的壯烈犧牲,皆是一陣靜默,他不愧為猛將豪傑,他的事跡保(水流傳)中的英雄們一樣流傳千古。
麥鐵杖出生在陸統一全國之前的南朝陳國的一個貧苦百姓家。“鐵杖”不是他正式的名,是大夥兒起的一個綽號。他原先愛喝酒,賭博的惡習總也改不了,後來墮落成強盜,彼官府抓住當了官戶。包戶就是朝廷中的奴隸。他白天伺候宜人貴族充當奴隸,夜間離開;宮廷,到百裏之外重躁舊業,仍是作強盜。中國的奴隸比起西歐一些國家的奴隸自由。有這樣一個笑話:主人命令奴隸去給他買風奴隸回答,我的工作是看守先祖的墳墓,買酒這類的事契約中沒有寫,主人沒辦法,隻好自己去買酒。
強盜之謎驚動了陳國的朝廷內外。知道麥鐵杖真麵目的人把他暗中作賊的事密告給官府,但沒人相信白天在宮廷認真幹活的麥鐵杖,黑夜能到百裏之外的地方去當強盜。但因為這個強盜總也抓不到,一個叫蔡征的大官想了一個辦法,目的是試試誰有這種扭人能力,他寫了一張告示,。告示內容如下:
“聘求今夜到徐州衙門送公文,明晨能返回府中的壯士,能完成者賜黃金一百兩。”
麥鐵杖應召來了,他果然當夜到徐州,次日一早返回府中。蔡征大驚:“這個人果然就是犯人!”本該處死,但一想他腿腳快,實屬超人,殺了怪可惜的,於是,免去死刑,把他流放了。
他時轉運來是在隋統一全國之後。隋朝名望很高的大臣楊素看中了麥鐵杖的能力。麥遊泳過長江的速度和鳥飛一樣快,他一個人殺死三十多個強盜,使楊素感到驚訝。就這樣在楊素的提攜之下,麥鐵杖當上了將軍,他在參加與突厥的戰鬥中和平定叛亂中屢建戰功。因沒上過學,目不識丁,作文寫字的工作,最初完全無法勝任。後來學了些法律,彼任命為汝南郡太守,強盜的事洗手不幹了,並在事業上作出了不少成績。
麥鐵杖出生在貧苦家庭,又沒讀過書上過學,卻闖出了名聲,這引起一些人的嫉妒。有一個叫竇威的大官嘲弄他說:“姓麥的可真罕見哪廣言下之意是說,麥這個字帶鄉土味,是下層人家的姓。麥鐵杖全無動怒,若無其事的對竇說:“麥也好,豆也好,有什麼稀奇的?”利用竇與豆同音這一點,巧妙地把竇威當眾問的啞口無言,麵紅耳赤。
此後,麥鐵柱又晉升到右屯衛大將軍,並授予他往國的稱號,他成為越受排擠越步步高升的朝廷重臣。度過了坎坷前半生的麥扶杖在回顧自已經曆時,憤慨萬分地說,人生至此,死也無議從征遼之戰一開始他就熱切地期待當先鋒,當時的一位叫吳景賢的醫師忠告他要保重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