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沒有指針的鍾表(1 / 1)

在這個世界口,有各種各樣的鍾表,諸如戴在手腕上的、掛在牆上的、落地式的,還有安裝在塔樓上的。莫斯科克裏姆林宮救世主塔樓上的自鳴鍾,或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塔樓上的大笨鍾。我們隻要看一看表,就可以確定晝夜的時間。我們能夠聽到滴答聲、當當聲或撞擊聲;我們可以給鍾表的機件上勁、撥表針;如果需要,我們還要修理鍾表。總而言之,鍾表對我們而言,是實際存在而且非常實用的物件。

然而,也有一種鍾表,人看不見,也聽不見。它們沒有表盤和指針,但是卻像真正的表一樣在走動。它們沒有金屬齒輪和鍾擺,不能把它們放到耳邊傾聽匆忙的行走聲。它們在生物體內“滴答”作響,無論是植物、飛禽或人類都是如此。研究這種神秘的、看不見的鍾表的學科叫生物壽命學。“XpOHOC”一詞從希臘語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時間”。這就是說,生物壽命學的主要任務是揭示生物時間的秘密。

什麼都可以進行測量——活細胞分裂的持續時間、心髒跳動的頻率、在看到食物時唾液分泌的時間。但是,要想知道生物是怎樣產生、生長、死亡,知道它是怎樣存在於地球的其他生物之間,就必須對根據觀察節律而得到的許多資料進行對比。節律就是相同的事件或狀態通過相等的時間間隔的重複。

偉大的科學家A.J.奇熱夫斯基(1897-1964)寫道,節律無論對生物界,還是對非生物界都同樣存在。它存在於整個宇宙之中,從原子到精神的最高體現——人類的創作活動,所有類型的藝術——音樂、舞蹈、建築、繪畫和詩歌都貫穿著節律。人如果在固定的節律下進行活動,他就能在任何一項工作中取得最豐碩的成果,因為他消耗的力量最少。還在人類曆史的初期人們就發現,勞動工具所發出的聲音能保持節律,比如,錘子敲在鐵砧上的聲音。後來,為了在工作中保持力量,人們開始使用樂器。比如,我們已經知道,公元前一千年居住在亞平寧半島的伊特魯裏亞人就曾伴著長笛的樂聲揉麵團。不同的民族在促使大家動作的節奏一致,而又不會降低工作速度。

整個世界都存在於節律之中,節律的周期小到幾分之一秒,大到幾億年。哺乳動物神經係統的功能,比如像興奮或衰弱,都具有短暫律動。有些節律僅有0.001秒。已知的律動最長的周期約28500萬年,它是我們太陽係的運動周期。在這段時間裏(即構成一個銀河年的時間裏)太陽係能夠圍著銀河中心轉一圈。整個自然界從一年四季的交替、日夜的變換、海潮的漲落、太陽活力的增長與降低,到各種地質變化,都貫穿了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