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雨村被革職之後,本該有很多種生活可以選擇,但他為何選擇了“擔風袖月,遊覽天下勝跡”?難道曾在宦海中沉浮的雨村如今真有了詩人的放曠嗎?帶著疑問我們隻需往下再看:

那日,偶又遊至淮揚地麵,因聞得今歲鹺政點的是林如海。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台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出為巡鹽禦史,到任方一月有餘。……

雨村正值偶感風寒,病在旅店,將一月光景方漸愈。一因身體勞倦,二因盤費不繼,也正欲尋個合式之處,暫且歇下。幸有兩個舊友,亦在此境居住,因聞得鹽政欲聘一西賓,雨村便相托友力,謀了進去,且作安身之計。妙在隻一個女學生,並兩個伴讀丫鬟,這女學生年又小,身體又極怯弱,工課不限多寡,故十分省力。[18]

世間萬象,信息如麻,每個人都隻會揀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賈雨村亦是如此。雨村遊至淮揚地麵,對他最有用的信息便是聞知今歲欽點的巡鹽禦史是林如海。鹽從來都是皇上親管的物資,巡鹽禦史決非一般的官員,乃是天子腳下的近侍。恰巧鹽政欲聘一西賓,雨村便相托友力謀了進去,雨村決非一般無謀無略之人,雨村在看似閑談隨意中所走的每一步都不是隨便之舉,都有他的深謀遠慮。我們隻需往下再看謎底自會揭開。

自雨村作了林如海的西賓之後,一載的光陰在閑適中度過。正是忙中偷閑,我們正可從賈雨村的閑情野趣、高談闊論中窺探他是何等的俊傑人物。

雨村閑居無聊,每當風日晴和,飯後便出來閑步。

這日,偶至郭外,意欲賞鑒那村野風光。忽信步至一山環水旋、茂林深竹之處,隱隱的有座廟宇,門巷傾頹,牆垣朽敗,門前有額,題著“智通寺”三字,門旁又有一副舊破的對聯,曰: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雨村看了,因想到:這兩句話,文雖淺近,其意則深。我也曾遊過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見過這話頭,其中想必有個翻過筋鬥來的亦未可知,何不進去試試?想著走入,隻有一個龍鍾老僧在那裏煮粥。雨村見了,便不在意。及至問他兩句話,那老僧既聾且昏,齒落舌鈍,所答非所問。

雨村不耐煩,便仍出來,意欲到那村肆中沽飲三杯,以助野趣……[19]

雨村飯後閑步,意欲賞鑒那村野風光,這“賞鑒”兩字確是透出了雨村的清雅與高妙,在這閑暇之中雨村或許真的有了幾分超然的意趣。當雨村遊至“山環水旋、茂林深竹之處”,卻見有一座“門巷傾頹,牆垣朽敗”的廟宇隱於其中,此寺名“智通寺”,又有一副破舊的對聯,看了對聯雨村隻是覺得這兩句話大有深意,但這對聯的意思到底深在哪裏,大概雨村自己也並不清楚。雨村走入寺內見一龍鍾老僧煮粥,問話也是答非所問,雨村便不耐煩,出了寺廟。雨村雖懷著試探之意而進,卻一無所獲而出。這卻是為何?或許此廟真的空空如也,這虛空與靜謐中沒有雨村所尋之物,因此雨村便不耐煩了,這不耐煩是火氣是燥氣,怎可與那虛靜的宇宙之氣相通?超脫凡俗之僧人的言語,雨村無從聽懂,塵世的無明火氣早已把雨村的智慧遮蔽,即使遇到先覺之人,即使走到了智通之地,他的肉眼凡胎也並未識得。清雅與高妙也許在行為上還可學得一時,但終究不是證得的本心,實乏後力,對於這鄉間的野趣,雨村終究不是一個真正的鑒賞者,隻不過是路過的一個遊客罷了,他與生命的真實與覺悟確實還有著一段不近的距離。

雨村走入酒肆卻遇到了舊日相識冷子興,在這村野的冷清之處,興致所及,閑談助酒之語卻偏是京中的繁華氣象。清冷與熱鬧交相呼應,互為表裏,乾坤變化的奧妙都盡在此處了!

我們隻是再看:

……(雨村)將入肆門,隻見座上吃酒之客有一人起身大笑,接了出來,口內說:“奇遇,奇遇!”雨村忙看時,此人是都中在古董行中貿易的號冷子興者,舊日在都相識。雨村最讚這冷子興是個有作為大本領的人,這子興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故二人說話投機,最相契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