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書:魂飛魄散01(3 / 3)

這時,馬原趕上了小妖。

小妖回頭對馬原道:“真見鬼,這貓怎麼這樣奇怪?”

馬原問:“貓在哪裏?”

小妖轉過身來,將懷中的貓朝向馬原,說:“這裏。”

馬原說:“沒有啊!”

小妖定睛往懷裏再看,哪裏有貓?懷裏空空蕩蕩,隻有自己的兩隻手做著摟抱的姿勢。小妖又聽到了笑聲一樣的貓叫,順著叫聲看去,那隻水缸一般大的貓已經沿著巨大而紛亂的榕樹爬了上去,並且回頭看了看小妖,可是,它回過來的不是貓臉,而是一張發著慘白色微光的醜陋人臉,衝著小妖張開黑乎乎的嘴笑著,叫著:“喵喵喵……”

這回,小妖不用思索就軟綿綿地暈倒了下去。

秦歌喝得醉醺醺,踉踉蹌蹌地哼著睢族小調回到旅社時,小妖正驚恐地蜷縮在馬原的被子裏,馬原坐在旁邊喝著水,陪小妖說話。窗簾拉得嚴嚴密密地。這個時候已經沒有電視節目,因為這裏沒有閉路係統,隻能收到一個台,過晚上十點便再也接收不到。

聽完小妖的複述,秦歌說:“早就聽說那株大榕樹上有鬼,但我不相信,也許是幻覺罷。”

“別再說鬼。”小妖的花容蒼白得象月亮,聲音都是顫抖的。

“日,我今晚就偏偏講鬼的故事。”秦歌盤腿坐到床上,噴著酒氣。

小妖將頭縮進被子裏,隻露出兩顆黑溜溜的眼睛。

“不用怕,有我們在鬼不會來的。”馬原對小妖說,他知道小妖不敢一個人回房間睡覺。但有她在這裏,今晚他與秦歌怎麼睡?

秦歌點燃一支香煙,開始賣弄他的知識:“先說鬼的的性質,鬼要麼是一種與人類很象的大頭生物,要麼是人死後的亡靈。”

“生物?”小妖覺得新鮮,第一回聽說鬼是一種生物。

“《易·既濟》爻辭上講: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你知道鬼方是何處嗎?就是這裏。還有《大雅·蕩》中講:內查於中國,罩及鬼方。鬼方,也就是一種象人的生物出沒的地方,如果鬼不是生物,高宗討伐它幹嗎?”

天知道鬼方是什麼地方?馬原說:“照你這樣分析,鬼還是麵具呢,《魏書·獠傳》上說,獠人所殺之人,美鬢髯者被剝下麵皮,用竹蔑編就小籠子撐著,幹了之後就叫作鬼,敲鼓舞蹈來祭祀它。”

“有個叫沈兼士的人寫了篇《鬼字原始意義之試探》,考證鬼字與巍、魁字相通,說明鬼字最初不代表後來的鬼。”秦歌又說。

馬原讀過沈兼士的這篇東西。

“鬼有幾種形狀,一種是象鳥或鱗甲形;一種是半人半獸形,就是小妖所見的那種啦;一種是怪異人形;一種是無形。”秦歌不知從哪裏考證來的。

“這就是你的人類學嗎?”小妖在被子裏甕聲甕氣地嘲諷。

“這回是鬼類學,”秦歌回答,接著說下去:“按照行動分,鬼可以分為五種:在親友處遊蕩的鬼,你們可要當心新死去的親戚朋友,他們會變成鬼來煩你們的;一種是吵鬧不休而沒有形狀的鬼;一種是肢體不全而飄行的鬼;一種是光亮閃爍的鬼;一種是無影無蹤消失的鬼。”

“好好玩,還有閃亮的鬼?象螢火蟲一樣。”小妖有點不怕了。

“如果不按行動分呢?”馬原在喝第三杯水。

“我想想,”秦歌搔著頭發,頭皮屑雪片般飛舞。

“秀發去無蹤,頭屑更出眾!”小妖抓住一切機會與秦歌作對,她把洗發水的廣告詞改動了一下。

“嗯,可以分為六種:無名厲鬼,好在小妖碰到的不是這種,不然就沒命啦,《太平廣記》中說:吳郡有個叫王升的人,看見朋友家的廁所裏有個鬼,你說這鬼什麼樣子?大眼睛深耳朵,虎鼻豬牙,臉色紫而亂七八糟,直愣愣地看著王升,王升回家後就死掉了。《紀聞》上記載的廁所鬼,那才叫嚇人呢:形如大豬,渾身是眼睛,出入於糞坑中,在院子裏逛來逛去。”

“啊?”小妖給自己的想象嚇著了。

“接著說它的類型。”馬原提醒秦歌。

“嗯?我說到哪裏了?對了,還有夜叉,小妖一樣的母夜叉;倀鬼,倀鬼就是為虎作倀的鬼;疫鬼,帶來瘟疫的;才鬼,以及情鬼。”

馬原點頭,說:“夜叉在印度教裏,開始是一種住在半空的天神,到了韋陀末期,才成為魔鬼,翻譯到中國,變成海底的厲鬼了,還是中國人對鬼的想象最厲害。”

秦歌笑道:“才鬼留給馬原最好,馬原不是喜歡談學問嗎?這類鬼陪你正適合。”

馬原說:“情鬼給你啦,就象《聊齋誌異》裏的聶小倩。”

秦歌睃了小妖一眼,心想最好象小妖,嘴上卻說:“那我不是成色鬼了?”

“鬼還可以召呢,”秦歌又說,“有用嘯叫召鬼的,頗有六朝風采吧;有用煎餅召鬼的,當然,隻有北方的鬼才喜歡吃煎餅;有用歌召鬼的,南方的女巫就用歌招鬼。”

“是的,有些地方還祭鬼。”馬原說。

“祭鬼就是安慰鬼魂,為了防止它們作怪,也為了幫人治病,保證家人平安,以及使莊稼豐收。事實上與招安一樣,誑一點,嚇一點,鬼就聽話了。”這秦歌知道。

“那怎樣驅鬼?”小妖探出頭來問。

“你相信有鬼了?”秦歌點第三支煙,笑嘻嘻地揶揄。

“我?我不知道。”小妖撅著嘴。

“用儺驅鬼,”馬原說,“我的老家就用儺驅鬼。”

“用符章驅鬼,李老頭給的符章呢,貼在小妖的腦門上,小妖就永遠不怕鬼啦。”秦歌哈哈大笑。

“你個大頭鬼!”小妖扁扁嘴。

“普通是用門神驅鬼,”秦歌又說,“你們都知道門神的來曆吧,傳說東海的桃都山上,有一株巨大的桃樹,樹幹樹枝寬達三千裏,大桃樹東北有座鬼門,是萬鬼出沒的地方,最早的門神叫神荼、鬱壘,就把守著這個門戶,嚴厲地監視那些從人間回去的鬼,如果有在人間禍害人的惡鬼,就用蘆葦做的繩子綁將起來,扔到後山喂老虎去。對了,鬼是怕老虎的,所以說如果吃了老虎肉鬼就不敢找上你了。你想想,連老虎你都敢吃,還不敢吃鬼哪?”

馬原想起他讀過的文章,說:“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有個叫種因的人寫過《鬼學叢談》,有一段非常有趣,他說,鬼最怕朱砂,怕刀圭,怕女人穢物,所以私塾先生有銀朱則鬼不到,衙門老爺有印信則鬼不到,醫院多利器,妓樓藏垢納汙,鬼亦避之不及,所以往往著名的凶宅一改成學校、公府、醫室、樂戶之類的場所,就平安了。”

小妖在翻白眼,說:“這不是諷刺當時的學校、政府與醫院、娛樂場所嗎?”

馬原想了想,說:“其實鬼與神不過是一種比喻罷了,出於原始宗教,後來的正式宗教比如佛教為了說明一些人生的景況,也采用神的想象。哪有什麼鬼?在釋伽牟尼那裏,連靈魂也是不存在的。”

“有沒有好玩的鬼?”小妖問。

這回輪到秦歌當聽眾。馬原說,“河水鬼最好玩,河水鬼有很多變化,有時會變成根漂亮精巧的花棍棒,有時變成隻黃毛小鴨,或者變成瓜呀花呀什麼的,總之小孩喜歡什麼它變成什麼。比如你看到河水鬼了,它知道你喜歡上網,就變台電腦,或者變OICQ放在手上玩,討你喜歡。”

秦歌嗤之以鼻:“鬼幾時也這樣先進了,會用現代化機器?”

小妖道:“誰叫你多嘴,就是要它變成電腦,我好喜歡好喜歡河水鬼哦。”

“喜歡?”馬原說,“它變成你喜歡的東西引你到河水中去淹死,它就有替身了,於是一溜煙投生去啦。留下我們的小妖去當下一屆的河水鬼,為了投生,費心費力地去變討別人喜歡的東西,變啊變,變啊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