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正前方》就更能說明這個問題:主持人的個性是為節目的個性服務的。第一步,在策劃《歡樂正前方》改版方向的時候,我們就確定了大的方向:娛樂的、幽默的、開心的。第二步,我們這個搞笑的節目要和別人搞笑的節目有什麼不同?它的個性在哪裏?我認為應該讓主持人的語言、語氣、表演風格具備鮮明的標識性。第三步,我們又考慮:語言是由“人”來表達的,怎樣才能把主持人的語言“個性化”呢?
第四步,我們終於想通了:個性化的語言應該出自個性化的角色,所以做好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是打造一檔個性化節目的關鍵。之後,我們又考慮了整個交通廣播的特點,認為即便是“搞笑”也應該貼近生活,這樣就和在節目裏拿腔拿調講幾個外國笑話的節目完全不同了。歸納起來就是,我和聞風要“入戲”——根據節目內容鍛煉表演意識和扮演功力。
王為和聞風在《歡樂正前方》中的形象漸漸鮮明了起來:一莊一諧,一進一退;聲音厚實的聞風三十出頭,稍顯成熟穩重,經常被家中悍婦弄得焦頭爛額,有時實在受不了,就找王為訴苦,當然免不了被王為一番火上澆油;王為二十多歲,若幹次“初戀”都以失敗告終,在戀愛的路上摸爬滾打,屢戰屢敗,搞不定的時候也會向聞風討教,自然得到的也都是餿主意。除了同事和搭檔,倆人在節目裏的角色也經常會根據笑話的內容發生一些變化:有時是大學裏睡上下鋪的老三和老四,有時是公司裏針鋒相對的BOSS和員工,有時是大街上不期而遇的路人甲和路人乙,有時是網上冤家路窄的包子和麵條,有時又是森林裏勝負難分的螞蟻和大象……
這個角色定位在某種意義上是比較成功的,因為它貼合主持人自身的聲音特點,已經逐漸深入到聽眾的心裏。角色的定位給主持人的個性化表現提供了很大的創作空間,使主持人可以在節目中有各自的口頭語,在對話中有明顯區別於對方的語氣等等,從而逐漸形成了容易被聽眾辨識和記憶的“歡樂”聊天調侃方式,從人聲方麵做到“先聲奪人”,又反過來為形象的塑造和品牌的樹立打下了基礎。這樣嚐試過一段時間後,很多聽眾的來信和電話中,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這樣的意思:“我們現在已經用你們的說話方式聊天了”,“我能想到王為遇到這件事會說什麼……”,“我知道聞風肯定又得這麼說了……”,“這個故事如果被你們倆講出來,肯定是……”,“這句話像王為說的……”,“這才是你們的風格……”
下麵,我們來看看幾個具體的例子。請大家根據文字想象一下王為和聞風不同的聲音特點以及他們在演繹笑話時的語氣、神態——辛苦大家了,看書能把人看這麼累的不多見吧?為了說明問題,麻煩您了,盡情想象吧。
成熟的聞風經常被家中悍婦——萍萍(僅限在節目中是聞風的妻子)弄得焦頭爛額。
王為:萍萍總是懷疑聞風有外遇。每天聞風下班回家,都要在他身上搜來搜去、找來找去,哪怕找到一根長頭發都要大吵大嚷。這天聞風回家,萍萍在他身上找了半天,什麼頭發都沒找到,也沒有任何可疑之處,但她還是大聲哭鬧了起來:(扮演萍萍)——哇——你真無恥,你竟然和一個禿頭的女人混上了!哇——(笑聲)
王為:這天,萍萍大哭大鬧個不停,而且一邊哭一邊還問:(扮演萍萍)——你這個騙子!你騙了我!我都找到證據了!
聞風:——你找到什麼證據了?
王為:(扮演萍萍)——你說!你說清楚!誰是你的夫人?
聞風:——莫名其妙!除了你,還能有誰呢?
王為:(扮演萍萍)——哼!你說得比唱得還要好聽,你為啥在日記中稱一個叫居裏的人為夫人?(笑聲)
總是談不到戀愛的王為屢敗屢戰。
聞風:王為終於決定向小紅表白,王為紅著臉,結結巴巴地對小紅說出:
王為:——我,我愛上你了!
聞風:然後王為一臉期望地看著小紅。小紅笑笑,問:(扮演小紅)——好吧,你要聽三個字的漢語還是八個字母的英文?——王為略一心算,馬上笑容滿麵,說: